韩国支付方式多元化 IC卡前景向好

发稿时间 2014-03-17 15:27

IC卡支付

在韩国,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以及手机网络环境的日益完善,交易手段逐渐由以往的纸币和实物卡演变为基于移动终端的虚拟支付。与此同时,信用卡交易的高速膨胀,也一度让“无现金社会”(Cashless Society)的说法呼之欲出。

移动支付基于信用卡和借记卡信息,与一般实物卡的支付方式不同。移动支付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为“芯片植入”,是在智能手机的芯片(USIM,全球用户识别卡)中存储信用卡信息后,利用近场通信(NFC)完成交易;另一类为“手机应用”,下载支付卡公司发行的应用程序后登录实体卡信息,在购物时只需提供激活的条形码、QR码等即可实现交易。后者的最大优点,在于手续费要大大低于信用卡。

据韩国银行(央行)17日数据,2013年,韩国手机应用支付(以下简称“应用支付”)日均交易额达1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00万元),远远超过芯片植入式支付(以下简称“芯片支付”)的交易额(8亿韩元)。

根据各支付卡公司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1月底,韩国共发行314万张芯片卡、477万张应用卡。而韩国金融决济院及商业银行在2012年11月推出的“现金IC卡”也成为了交易市场上的一匹黑马,去年日均交易额达8300万韩元,并迅速聚拢各大超市等流通业商家。

现金IC卡与一般支付卡不同,伪造难度较大,且支付时需要用户本人输入密码,信息泄露风险相对要低。最近,虚拟货币“比特币”也开始走进韩国社会,引起金融业的极大关注,这也意味着韩国的货币支付手段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多元化时期。

目前,韩国常见的交易方式仍为“刷卡”。韩国第一张信用卡是在1969年新世界百货店发行的购物卡,仅时隔45年,人均刷卡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便已达到47.4%。其中首尔地区人均信用卡交易额去年一年就达到850万韩元,仁川和京畿地区为730万韩元,旅游业大热的济州岛也达到700万韩元。

截至2016年,韩国所有IC卡加盟店将义务性安装IC支付终端,届时IC卡支付将成为新的交易方式。(亚洲经济版权所有)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