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研究院:六成企业对三年内实现30%减霾目标感到为难

发稿时间 2019-05-07 08:51
산업연구원 "기업 10곳 중 6곳, 미세먼지 3년 내 30% 감축 무리"
(本文为数据测试使用,请勿转载)

韩国每10家企业中就有6家认为,政府计划到2022年减霾30%的目标难以实现。技术商用化所需要的时间非常紧迫,想要实现目标并不容易。

产业研究院6日发表包含上述内容的《雾霾问题的产业性影响及启示》报告书。报告书对最近以排出细小颗粒物较多的水泥、钢铁、石油化学等行业的170多家企业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对象企业均不了解政府的具体的治霾对策。

仅有17.4%的企业知道“提前淘汰落后柴油车”,且企业对“停止运转落后煤炭火力发电站”(15.6%)、“氮氧化物排放附加金制度”(15.5%)、“加强细小颗粒物环境标准政策”(14.8%)等其他政策的了解也存在不足。
 

对治霾政策的了解度。 【图片提供 产业研究院】


61%的调查企业对3年内将细小颗粒物排放量减少30%的政策目标达成的可能性持否定态度。特别是,在污染物质排放量比其他行业高的水泥和钢铁产业中,对完成减排目标的可能性评价较低。

从钢铁产业的情况来看,在工厂用地上没有多余的空间设置大型设备。此种情况下,建成减霾设备至少需要2至3年的投资时间,很难迅速应对强化的治霾规定。

报告认为,各企业在减少细小颗粒物方面确保技术力也不尽如人意。认为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各企业拥有的技术能力“与要求水平相比不足50%”的回答最多,占39%。

报告书指出,在不考虑技术开发速度的情况下,制定出过高的允许排放标准,可能会弱化通过技术开发的“雾霾减排奖励”。

目前细小颗粒物主要排放源分为发电、产业、运输、家庭等4个部门,其中产业部门最多,占40%。产业界正在为提高低效率进行技术投资,并通过与地方自治团体的协议改善大气环境。

但据调查,由于追加设置低污染设施的空间不足、设施的效率型较低等问题,企业在遵守细小颗粒物规定方面存在困难。

产业界还主张表示,目前已经执行了旨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交易制度,因此追加的环境规制在短期内会导致生产及雇用减少等,对产业活动造成负担。

同时报告书提出了减霾政策的目标视点(2022年)也有根据现实进行调整的必要性。政府在出台雾霾对策之前,没有与产业界进行充分的事前协商,这也是个问题。

但是钢铁、石油化学业界表明其只能成为减霾对象中心的立场。报告书判断说,离开特定产业或个别企业的利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产业界对解决雾霾问题的共识。

对此,产业界提出今后有必要进行有关开发和转移各行业制定型减霾技术的政策课题,同时提供对环境设备投资的税额控制等奖励。

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柳益善(音)表示,为实现目标,由公共部门开发技术,再将技术转移到企业的方式最有效。为了减少雾霾,如果电力使用量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反而会增加,因此也存在相互冲突的地方,这需要制定系统的政策。”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