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的陷阱 拼车盗用信息有无解决方案

发稿时间 2019-03-28 16:44
(本文为数据测试,请勿转载)

便利的代价是巨大的。无需面对面、简便的租用程序、收费制度等为优点迅速成长的车辆共享服务(carsharing)行业遇到了盗用个人信息的暗礁。

26日,在江原道江陵市发生了5名10多岁的青少年以朋友的名义使用汽车共享服务“SOCAR”时坠入大海而全部身亡的事故。驾车人19岁,刚刚取得驾照。索卡必须满足“21岁以上,考取驾照1年”的条件才能使用,但他们在熟人的帮助下才可以从SOCAR借到汽车。

汽车共享服务只在首次申请时需要经过驾驶证确认、本人认证等复杂的程序。之后无需确认本人,只要知道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借用汽车。此次江陵事故也是因为得到朋友提供的情报而借车发生的。

利用用户名、密码等盗用的他人个人信息,利用“车辆共享服务”进行诈骗的事件并非第一次。2016年10多岁的学生以母亲的名义借车发生事故,9名10多岁的青少年盗用名义盗用100多辆汽车共享服务的荒唐事故发生。

SOCAR相关人士表示:“在租赁汽车时,分6次传达使用、结算信息,并利用驾驶证查询系统确认用户的驾驶资格等,构建了防止盗用名义和不正当使用车辆的系统。但是如果像这次一样用户名用户积极协助非法利用的话,将无法阻止。”

也有人认为,无需面对面、简便的租借程序等便利是不正当利用增加的原因之一。租车的情况是,租车的当事者要经过面对面及本人认证等繁琐的程序,直接取车,但是“车辆共享服务”只要告诉用户名,就可以协助不正当使用。这说明方便成为了毒药。

SOCAR的立场是利用技术来解决问题。4月,政府将引进SMS认证及第2次密码,加强出租汽车时本人认证程序。特别是,如果把第2次密码用在指纹等生物信息认证上,并告诉用户用户用户名,将防止用户直接使用密码。

一些人指出,问题在于用户不把盗用个人信息或租赁行为视为不正当行为。目前,没有一项刑法规定,对在网上将用户名转借他人的行为进行处罚。去年,国土交通部曾表示,计划在《旅客汽车运输事业法》中增加“如果将用户名借给他人,帮助他人不正当地利用服务,就进行处罚”的条款,但至今为止还没有相关立法动向。

因此,只能让用户产生盗用用户名及租赁是作弊行为的认识,并广泛宣传相关信息。而且还应铭记,利用汽车共享服务,如果其他人驾驶汽车发生事故,就不能享受任何保险待遇。

车辆共享服务业界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积极考虑对将用户名提供给他人的事件进行举报等强力应对。有必要制定相关规定和法律处罚依据,让大家知道盗用、出借用户名属于非法行为。”
 

【图片提供 韩联社】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