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特辑】严谨又风趣的历史学博士——专访韩国延世大学博士生丁晨楠

发稿时间 2018-11-14 11:28
正午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咖啡厅,丁晨楠戴着眼镜,穿着红色的改良韩服缓缓走过窗边, 一边走路一边低头刷手机。看着她缓缓走进咖啡厅,记者也慢慢发现了她的双面属性——严谨的历史学博士和幽默风趣的微博段子手。

丁晨楠的主要身份是历史学博士,她目前在韩国延世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毕业论文正在审查中,不出意外将于明年获得博士学位。此外她还为《澎湃新闻》、《北京青年报》供稿,是一个拥有七万多微博粉丝的“小小历史博主(@重忆小窗纱)”。

日常生活中,丁晨楠更多展现出的还是作为学者严谨的一面。为了更精确地了解他国学界动向,准确理解史料,丁晨楠在韩国留学的8年间除了投入大量精力学习韩语和英语外,还自学了日语、满语。谈及为何走上学术道路,丁晨楠介绍道,“我本科是韩语专业,硕士时主修的是韩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由于对涉及到的历史背景更加感兴趣,自然而然博士专业选择了东洋史,主修中韩交流史。”

谈及八年的留学生活中有何感悟,丁晨楠表示感谢这段留学经历。“留学对于我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成为高校历史教师帮助不小。”首先在韩国留学可以接触大量专业书籍,便于接触史料。留学期间,她几乎跑遍了韩国的各个博物馆和图书馆,甚至和名人后代建立联系,获得不少史料。而在韩期间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则帮助她和韩国教授建立了联系,对于韩国学界动向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并且,在韩国还很利于她搜集日本学界资料,韩国政府投入大量资源搜罗海外韩国学相关资料,将其电子化。

对于留学生苦恼的语言问题,丁晨楠公开了自己的韩语学习诀窍。不同于一般语言学习者通过电视剧学习,她更多的是通过新闻学习韩语。刚来韩国时丁晨楠坚持每天听写3-5篇新闻,主要为社会、经济、政治新闻。这不仅有利于积累词汇量,还可以帮助她寻找和韩国人聊天的话题。此外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小组,例如满文学习小组、中韩关系史料研读小组等。学校间的学分交换课程也是她认识朋友的途径之一。韩语写作对于来韩国读研究生的人来说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对此,丁晨楠简单明了地表示“除了积极地找韩国人帮忙,没有别的办法了”。她不仅找韩国人帮忙修改期末报告、平时小的报告书或者发的小论文都会找韩国朋友帮忙校对,反复确认自己错在哪里,久而久之克服了韩语写作问题。

谈及中韩间在文化历史上的一些争议,比如此前国内总有论调说什么都是韩国的,以此讽刺韩国申遗行为,丁晨楠给出了三点解释。首先,国内部分网友和媒体的误传需要负一定责任。不少报道为夺人眼球或者惯用缩写,导致信息传达出现了错误。泡菜越冬文化申遗便是例子,泡菜是物质,不可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应当是泡菜越冬文化申遗,国内不少媒体直接误读为“泡菜申遗”。其次,韩国存在不少民科,由于韩国言论出版较为自由,这些民科会自费出版一些“脑洞很大的研究书籍”,被中国人看到后传到了国内。实际上韩国历史学界中不乏批判这类现象的学者。去年韩国历史批评出版社就出版了一本《韩国古代史和似而非历史学》,对一些不负责任地煽动民族情绪的历史观点进行了集中批判,然而这类书籍却没有人翻译,将其传到中国。最后丁晨楠补充到,韩国确实有极少数极端民族主义者,但这是每个国家都存在的问题。

丁晨楠可以说是身体力行,在网上用幽默风趣的文笔对韩国历史及中韩交流知识进行科普,尽力消除中韩间的这种误会。她的文章分为两种,一种为韩剧、韩影的历史背景科普文,一种为游记。丁晨楠介绍道,《仁显王后的男人》热播时,不少朋友追问自己张禧嫔和仁显皇后到底谁是坏人,于是灵感一现便作了一篇《书中贤德后 韩剧扳不倒》,介绍韩国古典文学作品《仁显皇后传》,扒一扒韩国人对于仁显皇后贤淑、张禧嫔恶毒的固有认知源自何处。此后丁晨楠又根据《思悼》、《美人图》、《南汉山城》等大热影视剧创作了不少文章。学习之余丁晨楠喜欢走访韩国名胜古迹,如朝鲜王陵、韩国的四都留守防御体系——水源华城、江华岛、南汉山城、开城(因在朝鲜尚未能前往)等。不仅看,她还会仔细记录,写成《韩国访古游记》系列,不定期更新。

从2016年开始供稿,如今网上已经散落了丁晨楠数十篇稿件。她的文章因为从韩国影视剧切入,轻松有趣,语言诙谐,加之擅长将中韩同时代的历史故事拿来比较说明,网上不乏喜爱的读者,这些人都转化为她的微博粉丝和豆瓣粉丝。她喜欢在微博分享有趣的史料,比如雍正对英祖的官方吐槽。中国的《朱批谕旨》、《起居注》,韩国的《御札帖》都是她的欢乐源泉。

未来,丁晨楠还是想延续自己对历史的这份热爱,在中国高校寻得一份教职,研究和教授韩国历史文化、中韩交流史等内容。期待她的这份热爱能够衍生出更多的文章甚至是书籍,让更多的人理解韩国,了解中韩交流历史。
 

【图片提供 丁晨楠】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