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与山寨的战争 中国还需要打很久

发稿时间 2018-08-22 15:52
中짝퉁 시장과의 싸움, 오래 갈 것
山寨问题在中国已有了十几年的历史,尽管媒体不断曝光,相关部门一直在喊严打,但山寨市场至今仍如日中天。年仅3岁的电商平台拼多多在美上市,随后却被曝出平台上的山寨假货泛滥。有人调侃拼多多是靠卖假货卖到上市,但换个角度看,这个“假货市场”的需求是有多么得大。

山寨假货各国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但中国的山寨市场之大,之兴盛,之难打却是闻所未闻的。舆论常常把矛头指向销售平台和造假商家,诚然,监管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造假代价太小,是山寨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市场需求却往往遭到了忽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话也适用于山寨问题。有人卖假,也得有人愿意买假,市场才能壮大起来。

消费者有的是因为信息获取不够,遭到了坑害。但也有一些人既想买名牌货,却又不想花正品的价钱。

目前比较常见的山寨方式,一是“傍名牌”,二是高仿。“傍名牌”是模仿名牌的商标,在不经意处微作改动。比如vivo变为“vivi”,“康师傅”变“康帅傅”,不仔细看,很容易就着了道。高仿就是1:1制造仿真商品,不论设计还是LOGO都能以假乱真。销售高仿商品时,有的卖家会直接告诉消费者是“仿真品”,也有的会把商品包装成正品销售。

几年前,一个亲戚以600多元的价格在网上购买了一部iPhone 4手机,当笔者指出这个价格买到的是山寨假货时,这名亲戚反而洋洋得意地说:“我知道是假的,但是你能看出来吗?”

这代表了一部分消费者的心理,也是山寨高仿产品疯狂生长的市场原因。为什么不买正品呢?因为钱不够。和正品相比,山寨最吸引消费者的就是价格低到离谱。原价1000多元的名牌运动鞋,高仿甚至可以卖到100-200元。

2017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实际消费支出18322元。而中国的薪资又呈偏态分布,少数极富者会将整体水平拉高,实际上大部分人的消费水平连这个数据都达不到。一个残酷的说法是,年薪十万,就已经打败了90%的中国人。

拼多多就是扎根在这个庞大的、并不富裕的阶层,山寨亦同。如今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优于过去,能上网网购的人,就一定能通过网络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品牌信息。需求随着见识的拓展在不断升级,然而实际的购买力却跟不上。收入低的阶层,攀比和虚荣心反而会更强。即使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也有不少收入不高,但却生活在处处是名牌的环境中的“北漂”、“沪漂”们。

房价、物价、教育、医疗等费用居高不下,让本就收入不高的消费者更加不敢花钱,但对名牌的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仍在。

这些消费者中的一部分,会专门通过微商等购买高仿山寨,知假买假。还有一些会想方设法地找代购等所谓有关系的“内部渠道”,为的就是便宜一些。但贪小便宜往往吃大亏,这种心理会被不良商家及假代购等利用,从而上当受骗。

山寨商品不仅侵犯了品牌的知识产权,在法律与道德上都站不住脚,不合格的质量也会连累品牌形象下跌。但在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下,部分消费者还不能树立起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也难以认识代购等渠道的违法性。品牌与山寨的战争,在中国也许还要打上很久。
 

【图片来源 网络】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