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黄海相望的韩中两国

发稿时间 2017-08-24 18:42
황해(黃海) 두고 마주 보는 한중관계

本文作者:金珍镐 亚洲经济特约记者 檀国大学教授 [图片=亚洲经济]

 
大韩民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首次接触是在1983年5月5日,中国民航客机遭劫持,迫降在韩国。

1910年半岛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后,韩国人在中国大陆成立了临时政府、开展了独立运动,直到日本投降之前,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各地受到过许多当地团体和组织的帮助。日军1932年占领东北、1937年全面进攻北平,韩民族的独立运动和中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连接在了一起。韩国的爱国之士在中国租界地和其他地区进行的独立运动,更加拉近了韩中两国政府和民众的关系。

25年前的8月24日,是韩国与中国建交的日子,也是韩国与台湾断交的日子。从此以后,在中国的黄海(韩国称西海)上,一条海空之路豁然畅通,将两国紧紧连在一起。韩国有句俗话非常生动地阐释了两国地理位置之接近:“鸡犬之声相闻”,中国也常用“隔海相望”一词来形容两国的近邻关系。

韩中建交不仅为韩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帮助,也为韩国近距离观察朝鲜提供了空间。通过与中国建交,韩国得到了一个能够了解朝鲜,并与之沟通的桥头堡,也得到了一个能对朝鲜发挥影响力的战略位置。韩中建交融化了在冷战时期被冰封的黄海,韩国还获得了将半岛与欧亚大陆连接在一起的未来机会。

而对于中国来说,韩中建交为当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新的动力。1992年的中国刚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阵痛,最高领导人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表明了推行改革的决心,资金与技术的紧缺是当时中国面临的最大难题,而中国通过与韩国建交,不仅获得了大量投资,也收获了对改革开放政策有益的经验和技术。单纯从韩中贸易总额来看,韩国对中国的累计贸易顺差更大为不争的事实,但在此过程中,中国通过韩国更容易地理解了市场经济,并将获得的技术与投资用于多项领域,由此看来,并不能单纯的从数字上判断哪一方在建交中收获了更多的好处。

韩中建交以后,朝鲜对中国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朝鲜的对外策略主要是通过威胁和妥协来提高自身生存能力。朝鲜近年来的种种所为,无非是想为自己赢得与美国谈判的筹码,虽然有时会受到中国批评,但朝中关系的根基依然稳固。朝鲜知道,通过核和导弹能够增强自己的国际协商能力,为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朝鲜还善于最大限度地利用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矛盾。目前中美之间的矛盾、中韩关系的遇冷,对于朝鲜来说都是一种机会,韩国和中国一定不能忽略这一点。 

中国政府和学者认为,东北亚的军事平衡一旦被打破,中国就有可能再次面临日军侵华战争时一样的被动局面,这是为什么新中国会不惜巨大代价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若按照此观点,不管是与中国国内政治有关,抑或是中国的一种新战略,萨德作为美国目前在韩国部署的战略武器之一,很容易被中国视为一种巨大威胁。

韩中建交25周年以来,两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就像交朋友一样,听取对方的心声并产生共鸣非常重要,在此过程中逐渐积累信任。在韩中建交25周年之际,我们应当为今后的建交30周年做准备,积极合作。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和“中国梦”愿景中,就包含着黄海经济圈的繁荣以及半岛的和平稳定。若把萨德问题沉入黄海、种下双方的友好之树,敞开心扉进行交流,把黄海打造成为亚洲的地中海,繁荣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我相信这一定对两国政府以及国民有益。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