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钱币大到教育——韩国社会无处不在的儒生精神

发稿时间 2016-12-07 12:43
한국인의 선비정신…품격 있는 사회 이끌 시대정신
韩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儒教思想影响深远。这个人口5000万的国家在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均走在世界各国之前列,若没有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作为支撑则难以实现,这种精神被称作儒生精神。和以往所说的“书生气息”不同,儒生精神里包含一种大义凛然的“侠客气息”,为了真理和国家大义不惜牺牲自己,甚至献出宝贵生命,这种精神还包含了自强不息,舍己为人等普世价值观以及为了追求真理,不被外界事物所干扰的求真精神。儒生精神是最具代表性的韩国传统精神之一,有许多韩国学者将这一精神比喻成仙鹤,也有韩国诗人将其比喻成“梅兰竹菊”,表明了儒生精神在韩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本报今天将化抽象为具体,以儒生精神的若干代表人物事迹为主,对日常生活、教育等领域中触手可及的儒生精神加以介绍。

◆儒者侠道——赵光祖轶事
 

赵光祖画像 [图片=网络]


赵光祖(1482年—1519年),字孝直,号静庵,是16世纪李氏朝鲜的著名思想家及政治家,朱子学派的代表者。他在“己卯士祸”中被朝鲜中宗赐死,后来在朝鲜仁宗登基后获平反。1570年官方颁布的《国朝儒先录》把赵光祖列为“朝鲜四贤”之一。
 
赵光祖为朝廷的改革贡献了毕生之力,强调着世间不变的正义。然而走在时代的前面往往会与社会现实冲突,连栗谷李珥都惋惜道:“天既不行其理想,为何生之?”就连现在也有人会通过赵光祖的一生去寻找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在正义面前,从不妥协让步的赵光祖,才是让我们对人生之路进行思考的伟大人物。

在哲学上,赵光祖持“理一元”论,认为“理为主而气为理之所使”,“理”不为“气”所动。他把“理”看成是第一性的,“气”是“理”的派生物。在认识论上,他主张“知行合一”,提出感觉是人们对客观的物质世界的反映这一合理见解。在伦理观上,他主张“性善说”,认为“性无不善,而气禀不齐,人之气不善,气之使也”,即人的天性都是善的,人之不善是由于人们所禀的“气”不齐而产生的。赵光祖的哲学理论对韩国传统哲学做出了最恰当的阐释,成为儒生精神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高丽理学的创始人——郑梦周
 

郑梦周画像 [图片=网络]


在韩国历史之中,说起“忠节”二字,多数人会首先想到高丽末期的忠臣——郑梦周。这位六百余年前就已经过世的人,至今还被人们尊为“忠节”的表率。

1337年11月22日,郑梦周出生于永川,24岁时在三场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名声大振;1367年,郑梦周成为成均馆“博士”;1375年,升为“大司成”,从此开始大力振兴儒学。郑梦周在成均馆任“博士”之职时,主要任务是传授儒学典籍。郑梦周对儒教经典《朱子集注》有着极深的研究,他对当时为数不多的儒家经典的注解与此后由中国大量传入朝鲜半岛的儒家著作思想高度一致,因此人们称他为高丽理学的创始人。

1377年,郑梦周作为使臣被派往日本,他以出众的才识与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力压日本众臣,成功地把数百名战俘带回了祖国;1392年拒绝叛军首领李成桂之子李芳远邀请郑梦周与他们一同建立新王朝时,作为“忠诚”一词的化身的郑梦周用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丹心歌》毅然拒绝变节:
 
此身死了死了,一百番更死了
白骨为尘土,魂魄有也无
向主一片丹心,宁有改理与之
如此亦如何,如彼亦如何
城隍堂后垣,颓落亦何如
吾辈若此为,不死亦何如

《丹心歌》表明了郑梦周对前朝的忠心,即使舍去生命,也不会让自己的忠节遭受玷污。李芳远说服郑梦周失败后,就在善竹桥将郑梦周杀死,这一天便是1392年4月4日。三个月后,李成桂登上王位,建立了朝鲜王朝。郑梦周至死还在捍卫自己的忠诚,据说他的气节影响了身死的地方,以至于他死后,血迹也不曾消失,桥的附近还长满了代表忠节的青竹。人们每当经过善竹桥时,都会感受到郑梦周的忠义,因为他的那种气概与忠义在历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死六臣”精神永流传
 

死六臣公园内的“不二门” [图片=李剑 记者]


儒生精神在朝鲜历朝历代的大臣身上也有体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在韩国历史上享有极高盛誉的“死六臣”。
 
1455年,朝鲜少年国王李弘暐(朝鲜端宗)被其叔父首阳大君李瑈(朝鲜世祖)篡位。被篡位后,端宗被幽禁于昌德宫。成三问、朴彭年、何纬地、于应孚、李塏、柳诚源六位大臣效忠端宗,密谋恢复端宗王位,后因谋泄被杀。史称他们这些人为“死六臣”,他们的节义精神受到全社会的敬仰。在首尔市鹭粱津地区,有为纪念这六位忠臣而建立的“死六臣历史馆”,他们的儒生精神将被世代韩国民众敬仰。


◆钱币上的儒生精神
 

面值500韩元的硬币正反面 [图片=李剑 记者]


鹤在东方文化中常被认为是高贵和长寿的象征。朝鲜半岛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并将其本土化,韩国人认为鹤“不吃腐败的事物,宁愿饿着也不盗食谷物”,具有孤傲的气节。再从鹤的外形看,白羽黑冠,步履规整,恰如身着白衣,头戴黑纱帽的儒生。因此,儒生们穿的白衣也被称作“鹤氅衣”,而文官的官服上也绣有“鹤”的图案。可见,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在气质,“鹤”都代表了朝鲜儒生的精神。另外,鹤在韩国民间也具有长寿的意义,是人们最喜爱的动物之一,因此“鹤”成为钱币中唯一入选的动物图案,也是众望所归。


◆韩国家长对传统礼仪教育的重视

去年热播的韩国亲子真人秀《超人归来》中经常看到韩国的家长在孩子刚懂事的时候,带领他们去类似中国私塾的学堂——乡校接受礼仪教育,传统儒教中待人接物,长幼尊卑等教育也从这里开始。乡校是韩国历代传承儒教、祭祀孔子与诸圣贤的地方教育机构,至今已有878年的历史。如今,乡校在韩国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韩国亲自真人秀节目《超人归来》中三胞胎正在听候书堂先生的教诲 [图片=KBS网站截图]


走进乡校课堂,最具代表性的画面是一位年过花甲的儒士带领学生们读《四字小学》:“父生我身,母鞠我身。腹以怀我,乳以哺我。以衣温我,以食饱我。恩高如天,德厚似地。为人子者,曷不为孝。”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教室里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

《四字小学》是韩国乡校的教材之一,书中的文字是汉字,每句下面都有韩语的译文,并配有插图。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要会读写,领会文中的含义,而且要拿出实际行动,养成良好习惯。例如,“父母使我,勿逆勿怠”,“行必正直,言则信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损人利己,终是自害”等。在韩国,每年寒暑假乡校都会为中小学生开课,教他们忠、孝、仁、爱等道德规范和各种行为准则。这些学生大多来自附近的村镇,不少韩国人也在孩子放暑假时,将他们送回老家的乡校学习。乡校的开设对于儒生精神的传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今遍布在全国的200多所乡校仍然发挥着社会教化的功效。

◆古今结合,经久弥新

儒生精神对于韩国社会和韩国人日常行为的影响极为深远,其思想已经融入这个民族的血液,成为国家发展和人生道路重要精神能源。在物质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儒生精神面仍然能够成为许多韩国人标准的生活规范,顺应时代潮流、经久弥新,这一点显得弥足珍贵。儒生精神与世界范围内的普世价值观相吻合,在传统精神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之中,对于韩国社会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