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增长之患

发稿时间 2014-08-20 14:56

刚刚过去的7月,全球主要经济体很少正面消息,日本第二季度负增长,系2011年以来最坏的数据;德国萎缩0.2%,为2012年以来首次下跌。法国第二季度GDP持平,为连续第二个季度停滞。 澳大利亚 7月份失业率激增至6.4%,创下自2002年8月以来的最高值。唯一的亮点来自美国,二季度增速达到4.0%,远超预期,但那是在一季度极寒天气大幅回落后的赶进度。全球经济放缓来自两个因素,第一是中国经济转型;第二是发达经济体潜在增长率回落。

日本一季度在消费税增税前的突击消费带动下,GDP出现了年率6.1%的高增长,第二季度却因为提前消费的消失,急转为减少6.8%。日本早在2013年第四季度经济就略有萎缩,这意味着,一年间,日本经济规模几乎没有变化。安倍的三支箭,削弱了日圆,提升了国内的通胀预期,却误算了当今制造业的构造变化,并没有很多企业迁回日本本土。倒是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日本国内的火力发电站燃料需求量急速增加,导致日本的贸易进口额大增。随着日元不断贬值,贸易条件也随之出现恶化,截止今年第一季度的5个季度,日本的贸易损失扩大了3倍,主要都是受汇率的影响。财政状况急剧恶化,日本不得不调高了消费税,国内需求进一步遭受挤压。安倍经济学显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欧元区的火车头德国一季度环比增长0.8%,增速创下近3年以来的新高,但二季度就回落0.2%。表面看制裁俄罗斯德国恐伤及了自身,实质却是这个人口结构高度老龄化的国家,有着和日本类似的麻烦,物价越来越低,消费增长乏力。靠着高品质的制造业,德国在东欧和中国两大市场找到了爆发式的增长点,可随着制造业产业结构向着智能化的升级,未来的优势很可能让位给美国。德国货币政策不能独立于欧元区之外,当南部国家陷入困境产业时,反而因健康的财政状况而吸引了资金和人才,成为欧元区增长引擎。如今债务危机缓解,欧元区整体经济复苏趋于停滞的问题却越来越明显,并正在蔓延到核心国家。德国的工厂订单和经济景气指数都大幅下滑,经济正在失去增长动能。

西方经济的希望被寄托在了美国,无论电动汽车还是智能手机,美国制造都拥有首屈一指的产品。但整体而言,美国的增长潜力也大不如前了。上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感召下,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劳动力和劳动生产率都在大幅飙升,一方面移民滚滚而来,美国失业率低于4%,另一方面生产力随着计算机在各产业的渗透而提升,以每年约3%的速度增长。美国彼时的潜在经济增速超过了3%。可“新经济”没能一直延续下来,2008-09年以来的经济复苏是二战以来最为疲软的,劳动力根本没有增长,而劳动力每小时产出却下降了。鉴于货币刺激空间将耗尽,摩根大通在报告中指出,随着劳动参与率和生产效率增速的下滑,美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经从2.5%下降到2%左右,而IMF将美国经济增速预期由此前的2.8%大幅下调至2.0%。

无论日本还是德国还是美国,发达经济体面临的更本问题是中国的经济放缓。当中国经济以两位数增长,其巨大的经济体量和增速创造出一个史无前例的增量。这个增量表现为出口,是美国劳动力和生产率增长的“两高”中的通胀率的“一低”;当这个巨大的体量表现在需求,则是发达国家高技术和原材料的旺盛出口。当中国经济趋于平衡,增速下了台阶,一个市场大扩张的窗口关闭了。这方面,澳大利亚的遭遇到的挫折最为明显,7月失业率意外上升至6.4%,20年的经济神话破灭了。

文/邢海洋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