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外交义利观

发稿时间 2014-07-06 20:17

义和利是中国古代道德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一个国家的政治走向、经济模式的选择、外交格局的构建,以及伦理及社会风尚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法家提出了“贵利轻义”主张;墨子崇尚义利合一;孔子更加强调“重义轻利”思想。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吸收中国古代各家义利观之所长,创造性地赋予传统义利观以新的内容,用以指导新时期中国外交。

◆从重义轻利到重利讲义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可大致划分三个阶段: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外交阶段;发展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关系的“一大片”外交阶段;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发展的“三个世界”外交阶段。从义利观角度来看,这个时期的中国基本秉持“重义轻利”原则,倾其所有地援助亚非拉国家、毫不吝惜地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据《同舟共进》杂志2009年第一期刊发的《纠正与国力不符的对外援助》一文介绍:1976年以前我国曾向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过经济援助,而且这些援助基本不附带任何条件。在这些对外援助中,对越南的援助时间最长,数量最大。截至1978年,中国援越的军事物资可以装备200万陆海空军队,各种物资折价200多亿美元。这些援助不附带任何条件,绝大部分无偿,一小部分是无息贷款。

这一时期中国以重义轻利为原则的外交政策,确实为中国迎来了大批朋友。正如毛泽东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之后接见中国出席第26届联大代表团领导成员时所说的那样,这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但是,我们在拿出真心、秉承重义轻利原则无偿援助其他国家时,并没有“买”来所有受援国的心,在后来的发展历程中有些国家甚至与中国刀兵相见。而有的国家甚至视中国为敌,正走上一条危害中国安全的道路。

改革开放之后到十八大召开之前,中国政府开始对过去的外交理念进行深刻反思,开始调整重义轻利外交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按照“互惠、互利、互赢”的原则,中国在给其他国家带去方便和舒适的同时,开始适当地追求必要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回报。在对外交往方面开始量力而行,拿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到自身经济发展和建设上来。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可以用“韬光养晦”四个字来概括。在这一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开始埋头发展经济,对重大国际事务发声较少或发声不强烈。此阶段的外交更多地倾向于重利而不抛弃义这样的模式。

▲重义贵利又重义让利的外交新思维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对当今国内国际形势进行深刻分析和研究,在外交方面走出一条既非“重利轻义”又非“韬光养晦”埋头发展经济的外交之路,新时期的外交可以用“重义贵利”、“重义让利”八个字概括。此种外交模式,既能保证中国的核心利益,同时又能彰显中国的大国风范,体现大国的担当,担起大国的责任,尽到大国的义务。

1、在与发展中国家交往中体现道义为先、重义让利。中国外交部长王毅1月10日在与塞内加尔外长恩迪亚耶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时指出,中国在同非洲国家交往时应道义为先,坚持与非洲兄弟平等相待,真诚友好,重诺守信,更要为维护非洲的正当权利和合理诉求仗义执言。愿与非洲兄弟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力争通过合作让非洲早得利、多得利。在需要的时候,我们还要重义让利,甚至舍利取义。当年的坦赞铁路是正确义利观的一个典范,今天屹立在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会议中心是另一个例证。

2、在与周边国家交往中体现亲、诚、惠、容。2013年10月26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习近平指出,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韩国是中国的重要的周边国家之一,在亚洲甚至在世界上中韩都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近年来中韩关系发展非常好,正如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所指出的那样,中韩合作目前处在建交以来最好时期,双方更有能力和条件为亚洲、特别是东亚的整体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7月3日至7月4日习近平主席访韩,就是在正确义利观指引下,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理念的重要举措。

3、在构建亚洲安全理念上体现“共建、共享、共赢”思维。习近平在亚信组织第四次峰会上指出,安全应该是普遍的,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否则就会像哈萨克斯坦谚语说的那样,“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亚洲新安全观,体现着新时期中国在对外交往方面奉行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理念。如果说亚洲安全是所有亚洲国家共享之“利”,那么在维护自身安全的同时又不给别国带去不安全因素,就是“义”之所在,这与新时期我们所倡导的“重义贵利”外交理念不谋而合。

4、在与西方大国交往上体现在“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三个方面。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中国再也不是晚清时任人宰割、毫无尊严可言的中国。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7日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时所说的那样:“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头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晚清时西方列强可以毫无道义地对中国进行侵略,但是今天那头沉睡的狮子已经睁开双眼,新老列强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欺辱中国。这头醒来的狮子是和平的、讲道义的狮子,也不会像西方列强那样对别国下死手。但是有关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这头醒来的狮子不会再睁一只眼闭一眼。

中国在与西方国家交往方面体现出的“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深刻展示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自信、不惹事也不怕事、相互尊重的那种既重视道义又强调共同发展的外交精神。

我们在与其他国家交往时,无论是与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与西方国家交往,秉持正义、“义”字为先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这体现中国这个大国的风范和自信。但是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重任,因此对外交往方面我们在弘扬正义的同时,坚持互惠互利外交方针更是中国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重义贵利”及必要时“重义让利”的外交理念体现新时期中国这个大国正在崛起,以及这个大国的责任担当意识。

文/柏林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