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产业支撑下的韩国人

发稿时间 2014-01-01 13:45

最近公司年终总结,不幸被领导通知要向同事做一个关于“韩国”内容的培训,于是我就懵了:关于韩国,那要如何、从何、作何讲起?撰写培训稿的过程中,我也在回忆,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韩国文化,到现在又积累了什么?

那还是98年流行宽松肥大的hiphop裤子的年代,当时韩国组合HOT在中国正当红,街上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几乎全是那种被称为“鬼神”的打扮——男孩留着长长的前刘海,超大号的运动衣;女孩擦着鲜红的唇膏,顶着一头黄发……中国教育家曾一度称这些哈韩族们为“将毁灭”的一代,他们看不惯这些人的穿着打扮,更不明白为什么会痴迷几个胡蹦乱跳的高丽人。于是当年老师家长与学生似乎成了对立阶层。虽然不被看好,但15年后的现在,其实他们在各自领域工作、生活的也都不赖。而且当年的小孩子们,现在正是拉动韩国文化产业国际化的重要力量,从一个侧面不难看出,韩国在文化产业输出战略上领先了一大步。

而1998年的中国,我的印象里只有四件大事:抗洪救灾、计算机入户、VCD走俏、神雕侠侣风靡。除了神雕侠侣的热播,其余三项全部是与国民物质文化相关的基础建设,当然二十世纪末影响中国的肯定不仅仅是这些,这里只能以点带面拿来比较。而神雕侠侣虽然捧红了古天乐、李若彤等一大批港台明星,但对于中国娱乐产业与国际接轨好像并未起到重要作用,即使金庸小说在亚洲已经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但就这部电视剧来说,在亚洲其它发展中国家也并未达到韩流十分之一的侵袭效果。所以至今我们很难看到中国娱乐产业在韩国有多么狂热的追崇群体,相反哈韩族们只增不减。

随后,韩国娱乐作为一种产业,间接、直接地支撑着整个国家的经济。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其产品或多或少都会请艺人来做代言,形形色色的明星广告片本身就是宣传亮点,更不用说产品极致的功能与设计。LG、现代、skin food、CJ、coffee bene、多乐之日……恐怕提起以上品牌,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产品,而是其明星代言人吧?走在明洞街头,鳞次栉比的明星代言化妆品专卖店、饰品店、服装店、小吃店无一不紧抓你的眼球,而国外游客突然惊讶地指着某个印有明星的广告牌,拉着同伴进店的现象也是再普通不过了。明星效应带动的消费,这种模式,在亚洲,恐怕除了日本的女优产业就只有韩国的明星产业了吧。

我们固然不会为了一个明星去更换一种产品,但却会为了他们增添一笔预算。韩国音像产业其实并不景气,近十年来,韩国唱片市场反复经历兴衰。90年代中期销售额达四千亿韩元,到了2004年却只有1.3千亿韩元,千禧年后由于网络媒体的新兴与飞速发展,加之MP3以及盗版的出现,韩国唱片业在逐渐被侵蚀。而即便处于萎缩状态,韩国唱片市场的规模也依然紧追中国大陆。不久前几个朋友纷纷表示要去韩国购买喜欢艺人的正版CD,为的就是帮他们的唱片销量“冲首”,但这样仅仅是明星效应的冰山一角。

韩国不是拥有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国,然而其娱乐产业如巨人般的成长为韩国经济打开了一个走向世界的窗口。在《冬季恋歌》风靡亚洲时,曾有报道称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特地召见在日拍戏的裴勇俊,为的就是一圆夫人的哈韩情结,两国人民在政治上虽然都有各自不同表达内容和分歧,但对于文化导入,从日本首相这里就已经下了“特赦”。去年,一首《江南style》红遍全球,作为一个歌手PSY势必不会长久夺目,但作为一个打开美国音乐市场的试金石,恐怕没人会否认他的成功:各种版本的骑马舞、数周蝉联音乐榜首、美国个人演唱会……等等成绩不仅是PSY个人的,更认可了大韩民国步步紧逼欧美的国际化音乐市场。

然而数十年过去了,中国新兴文化产业除了效仿、山寨,恐怕很难找到有所突破的词语来形容了吧。

文/王贞雅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