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泥鳅腥一锅汤

发稿时间 2013-12-11 13:09
“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听这首歌,不知别人怎么想,我心里油然浮现的情境往往是这样的:一位打城里来串门的少女,清新活泼,浑身散发香气,暗暗撩动了邻家大哥哥朦胧的情愫。只要她一求,别说是捉泥鳅,就是上刀山下火海,大哥哥也不会有二话的。她的乡下之行,不过是一个不辨麦菽见猪惊叫的小插曲,却注定要温暖大哥哥漫长的一生。

为了好玩捉泥鳅是一回事,为了吃捉泥鳅则是另一回事。秋季,稻田开始放水了,在田里玩了一春一夏的鱼儿们,将顺着水流游向小河沟,然后回归大水濠。这时,我家大哥就要出手了。他会在小河沟上垒起一道水坝,安好细眼筛子,拦截所有过往的鱼类,包括鲫鱼,包括鲇鱼,最多的就是泥鳅。每个秋天,大哥用水桶挑回家的泥鳅,都要用几口大缸来装,足有几百斤。

鱼也有自己的智慧,多在后半夜下行,而我沉默寡言的大哥,素来吃得下辛苦,有时会一守到天明,堪称十里八村捉鱼第一能手。

一缸鱼满了,就由妈妈出手料理,她会舀上满满一大勺盐,丢进缸里,然后迅速盖好盖子,只听得缸内翻江倒海,地动山摇,半刻钟后,安静了。这时,要把泥鳅捞出来,晾在帘子上,摆到大太阳下曝晒。两天后,泥鳅干透,被装进面袋,吊到老鼠够不着的棚顶,这就是我们一家人整个冬季的荤菜了。

通常的做法是,把干泥鳅装进碗里,点几滴油,撒一层葱花,上锅蒸。我们时常建议,应该提前用水泡一晚,但妈妈活忙,总也顾不上,所以,用牙齿撕扯黑硬的泥鳅,是我少年时期最生动的进食记忆。

这种泥鳅味道并不好,你想想,内脏与骨头还在呢,当然苦咸。只是那时节,虽不至挨饿,但缺油少肉是真的。饭桌上那一碗干鱼,常常会让来等我一起上学的小伙伴发出吞咽口水的咕噜声。而我后来能长得比父母还高,大哥的泥鳅应是立了大功。

泥鳅土里刨食,腥味极重,因此,如果吃新鲜泥鳅,一般都取酱焖,可镇压腥气。但泥鳅的那种腻滑口感,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的。火锅复兴后,泥鳅也可与牛羊肉一起涮,每每我想解馋时,总会招致座中女士及文雅之士的联手狙击,从而难以得逞。

说起来,同样讲究“泥鳅不上席”,韩国人的吃法又与中国不同,他们做汤,音译“粗熬汤”。主要的配菜是干白菜,而为了去腥,要放大量的苏子粉和辣椒末,以及圆葱碎块。满满一石锅鱼汤上桌时,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当然,这种香主要来自苏子粉。

韩式泥鳅鱼汤又分两种,一种是整条鱼在汤里翻滚,另一种则是将鱼磨碎混入汤中。我一般都选整条的吃法,这样才能知道有多少鱼。而对磨碎那种,我总担心店家只放一两条来骗人,俗话不是说嘛,一条泥鳅腥一锅汤。

文/王元涛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