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烤鸭要讲道理

发稿时间 2013-12-04 11:11
韩国朋友老黄的儿子到北京留学,落地第一件事,居然是要求我带他去看天安门广场升旗,这着实吓了我一大跳。看来,这小子是铁了心要摸透中国文化,当个一流的中国通了。
 
说起来早年间,中国的外省人去北京,只有看过天安门,吃过烤鸭,才算没白来首都一回。如今生活好了,烤鸭遍地,已不再是稀罕物,而在全聚德门口排队等座的,往往以好奇尝鲜的外国人居多。登长城,逛胡同,吃烤鸭,目前还是老外来中国的保留项目。
 
一直觉得有两样吃食让我“爱恨交加”,一个是天津狗不理包子,一个是北京烤鸭。因为这两样吃食都有这样的特点:名气实在大,而真正吃起来,难免会有小小的失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传统北京烤鸭以两家为正宗:一个是全聚德,另一个是便宜坊。据说全聚德是吊炉烤鸭,便宜坊是闷炉烤鸭。当然,我肯定吃不出什么分别来,尽管我曾在前门大栅栏享用过完全正宗的全聚德。当年,随一个记者团去采访,店方接待的相当隆重,高间雅座不说,还由创始人杨全仁先生的女儿出面,介绍烤鸭的来历以及全聚德的演变史。雪白的桌布、精致的餐具、高帽厨师现场耍刀拆解切片,氛围特棒,让人感觉吃的不是肉,而是文化。
 
但每回吃烤鸭,我都会油然而生一些困惑。你说吧,我明明点了一只或半只烤鸭,可实际上却完全看不到“只”的存在,服务员端上桌来的,是浅浅一盘或两盘带皮无骨的肉。像我这种小农意识浓厚的人,这时候难免要怀疑分量不足,有一种吃了暗亏的感觉。
 
也就是说,名义上我花钱买了一整只鸭子,可鸭子骨架连同上面残留的肉,并不归我。想吃鸭架汤,我还得再交一份钱。而且即使我交了钱,最后吃到的那副鸭架,也很可能并不是吃到肉的那一只。因此说起来,烤鸭店就不该论只出售,按盘论价才算是讲道理。
 
在韩国吃过另一种烤鸭,就是按盘出售的。韩国人不喜整只烤,他们把生鲜鸭肉切成片,串成串儿,堆满一大盘子端上来,由顾客自助烧烤。白铁皮烤炉位于餐桌正中央,方形敞口,两侧有凹槽,肉钎子卡上去,会自动旋转,保证受火均匀。鸭子是杂食动物,肉质偏肥腻,见火就开始流油。因此,烤炉的火并不在下头,而是在两壁,这样,油就不会滴溅到火上起烟了。
 
北京烤鸭是用薄饼包着吃,解腻,同时还有主副食一起搞定的居心。韩式烤鸭一般则要把肉从钎子上褪下来,然后用绿菜包着吃。韩国人就是这样,什么东西都喜欢包起来吃。电视剧里常会看到,巴掌大的生菜,填上饭,埋上肉,抹上酱,好大一个,径直塞进嘴里,两腮被撑得高高鼓起,牙齿想动一动都困难。生活中,他们的确是那样的。
 
在料理鸭子的问题上,中国的南北方差异很大。南京的咸水鸭口味明显清淡,不像北京烤鸭,肥壮红亮,带有典型北方菜系的重油气质。武汉人就更厉害了,专业喂全国人民吃鸭脖。每次路过鸭脖摊点,或者在吸吮鸭脖中间那条细细的骨髓线时,我都忍不住想一下,这么多鸭脖子跑到这儿来了,鸭身子去哪儿了呢?

文/王元涛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