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体现全面改革信号

发稿时间 2013-11-27 14:02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闭幕,因为三中全会往往体现出新一届领导的施政理念和改革路线,再加上如今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这次三中全会将如何为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备受期待。之前有一些外媒分析认为,习近平、李克强等新一届领导人选择的改革道路,或许将开启自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中国变革。
 
三中全会一般都是在第四季度择机召开,10月份居多,本届全会是20年来最晚的一次,可能与会议前的资料准备或调研情况汇总程度有关,其实也体现出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改革的范围、内容等作出协调修改的难度之大。此届三中全会最终以“全面深化改革”为议题,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为什么是“全面改革”呢?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了出口导向和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吸引外资,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生产出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同时,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通过大规模的投资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这种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然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受到打击。同时,不均衡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使中国经济面临深刻的挑战。上述种种经济社会问题,只有通过全面改革才能得以解决。因此,“全面改革”反映了新一届领导面临经济挑战,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寻找稳增长动力的意志。
 
纵观此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要点,包括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法制中国建设、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等各个领域。尤其把经济体制改革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与此前把市场的作用定位为“基础作用”具有很大差别,可以说重新定位了资源分配中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同时,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但是,在有些领域改革的决定至少从公报上的内容来看,远不及会议前的期待。首先,对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全会的提出仅限于再次强调,要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没有新的内容。第二,对于城镇化问题,虽然提出要赋予农民过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但对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民工市民化所需成本等等并没有阐述。第三,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并没有公开其调查结果,只简单提出要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第四,对于金融改革和价格改革等领域,也只是提出要完善体制机制。另外,三中全会公报没有提及房地产市场、放开二胎等热点问题。
 
但是,公报并不是包括今后五年要推进的所有改革内容,在实际突进过程中也不免需要调整和修改。可以肯定的是,此次改革力度却是很大,展现出了新一届领导集体敢于解决矛盾的决心和勇气。期待此次的全面改革,能使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实现中国梦。

文/金芙蓉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