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开掘地宫或许是个大错误

发稿时间 2013-10-18 14:49
置身定陵幽暗深处,听导游说万历皇帝和皇后的棺椁都是复制品,我不由大大松了一口气。很可能是,就这样闯进了人家的坟墓,心里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劲。如果棺木是原物,而且里头还躺有皇帝皇后的尸骨,我想我会十分不安。

古话说,人死如虎,虎死如羊。意思是,老虎死了,连狗也敢上前啃两口;可是人去世了,至爱亲人都难免三分怯意。生命神秘,死亡缈远。我们不信神,不惧天,幸好还对死存有三分敬畏。因此,中国人一向忌讳擅入阴宅。从神道走向地宫,路过棂星门,能听到不少人在大呼:“我回来了!”他们就是刚刚从地宫出来的游客,在声明自己打阴间返回了阳世。

考古发掘不是盗墓

明十三陵是北京的著名景点,地位仅次于故宫长城。但说是十三陵,实际值得看的只有一座万历皇帝的定陵,因为其他陵只能看看地面建筑,而定陵则开放了地宫。

这位万历是有故事的人,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对他有传神描写。万历当皇太子时,大政治家张居正是他的老师,对他管束甚严,动不动就打屁股。当上皇帝以后,见到张居正,他依然怕得要死。人和人就这样,一旦你被谁辖住,终生都难以摆脱心理阴影。等张居正一死,万历终于自由了,一发狠,找个罪名把张居正的墓给掘了。

人世间,没准还真有报应这回事,要不然,明十三陵中,为何偏偏只有定陵被掘开了?当然了,掘定陵,是一长篇故事。按导游的说法,1957年,一些高级干部来十三陵游玩,闲聊,说起皇帝坟墓里头到底什么样,有人就提议:挖开看看?于是,掘陵工程启动。

原本打算挖的,是永乐皇帝朱棣的长陵,但发掘队探来探去找不到入口,只好作罢。这考古发掘不像盗墓,不能说开来一辆推土机生生就把人家的坟刨开。发掘队决定,选一座小点的陵先练练手。正巧,有人发现,定陵坟山的外墙塌了一角,露出了里边的空洞,于是定陵成为首选目标。你看,什么叫苍蝇不盯无缝的蛋,活该这万历皇帝倒霉。

发掘由外墙空洞开始,共挖了三条探沟,到第三条,找到了一块小石碑,上头写:“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金刚墙,就是地宫的内墙了。专家分析,施工者之所以要留下这块石碑,是因为定陵建成时,万历才28岁,之后闲置了30年。等他驾崩,要重新挖开地宫下葬,可当年的施工者已经不好找,因此需要这样的石碑来指路。

金刚墙出土,发掘队赫然发现,墙上有圭形内陷。这说明墙后是空的,因此,填土之后,内外压力不均,墙砖慢慢错位。这里就是地宫入口,已经确定无疑。

万年灯保护宝物

入口找到了,可打开以后会怎么样还是个问题。按民间传说,皇陵地宫,必有机关重重,或陷阱,或暗箭,或飞刀,或毒气,总之,要有强大的防护才行。而且,这时节,工地上突然来了位破衣烂帽的老人家,逢人就说,万历皇帝的地宫里,有一条河,水深万尺,上面有船,想见皇上的棺椁,必须乘船,但如果生辰八字不对,船会突然下沉。

这些话,你不能全信,也没法一点不信,一时间弄得发掘队员心里这个乱。上级部门对此表示理解,及时调拨了一批备品,包括军用防毒面具、马灯、矿井安全帽、胶皮手套,还有福尔马林。

金刚墙的青砖每块重24公斤,发掘队员拆墙流了不少汗。但是,墙砖卸处,没有箭弩,没有飞刀,只有一股难闻的气味滚滚而出。这也难免,有死人在里头埋了300年,味道不可能好。为安全起见,敞洞晾了一整天,之后,发掘队也不敢直接进洞,而是买了条狗,想让它先探路,可那条狗咬人,不听话。没办法,又找来一只大公鸡,顺洞口扔了进去,但公鸡也不傻,竟然冲着亮光振翅飞了出来。

最后,发掘队员口诵毛主席语录,硬着队皮摸了进去,迎面就看到了汉白玉的地宫大门。门自然是推不开的,从门缝看,一根石条在里头顶死了。据古书记载,需要一种“拐钉钥匙”才能打开。这钥匙什么样?没人知道。但有聪明人,用铁丝做一个圈儿,从门缝塞进去,套住石条,再用薄竹板从门缝顺进去推那个石条,既不让它倒,又留出空间来开门。一座帝王陵墓的封锁难关,就这样被破解了。这种小儿科式的障碍,似乎都有点对不起史上那层出不穷的神奇传说。

最先进入的是前殿。高高的石砌穹顶,没有一根立柱,比今天的很多教堂都宽敞。这里有一座矮台子,上边空空如也。专家分析,按原设计,台子应该是摆放殉葬者棺木用的。

按说,到万历年间,文明已进入16世纪,早不该有殉葬这种野蛮的制度了。说起来呢,这全怪朱元璋。蒙古统治中国,文明遭受摧残,因此,朱元璋推翻元朝以后认定,要彻底恢复汉文化,必须从古礼开始,于是千年前的殉葬恶俗复活。殉葬者主要是后妃,一个原则是,只要被皇帝临幸过但没有子嗣,就得殉葬。具体死法是,吃饱喝足以后,集体上吊。

殉葬制一直延续到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祈镇。这位大爷一生昏噩,曾稀里糊涂被蒙古人抓去,后来又把自己的弟弟赶下了皇帝宝座,但他临死前,干了一件好事,不再允许殉葬。这样,定陵前殿,也就成了摆设。

前殿空空荡荡没什么好看的,进入中殿,这里有三个汉白玉宝座,分属万历和两位皇后。但奇怪的是,万历的座位在后头,如果他真能爬起来办公,眼前是两皇后的背影,有点奇怪是吧?御座前,有大瓷缸,里头还残留有香油,那就是民间传说的万年灯了。古人不知道,洞门一封,灯火把氧气耗尽,就灭掉了,没法万年长明。可是,歪打正着,正因为灯火燃尽了氧气,才使陵内的遗体与宝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当年的发掘队在中殿看了个遍,没发现万历的棺椁,他们有点慌,不会是被盗了吧?或者,这根本就是一个假墓,人家万历没葬在这儿?

还好,再往里走,还有一座后殿。这个殿更为宽敞,比两层楼还高。棺床上,三口朱漆棺木好好摆在那儿呢。下一步,就是开棺清理。一帝两后三个人的肉身都已烂尽,只剩空骨。万历身上盖着织锦,身下垫一条锦被,被下还有九层褥子,其中一件缝缀有“吉祥如意”金钱十七枚。

棺内有大量随葬品,棺外,还有二十九口箱子,也装满了宝石、金银和绫罗绸缎。最后统计,宝物共有3000多件,其中最让人心动的,是一顶全金丝凉帽。帽子用特别细的金丝编成,孔眼匀称,不露接头痕迹,冠顶还堆出二龙戏珠图案,堪称无价之宝。

在地宫内,我仔细端详那顶帽子,倒没觉得工艺有什么了不起,主要是人家用得起人,花得起工夫。

红卫兵烧掉了遗骨

你说古人不懂科学,可是面对不可更改的死亡,他们有时表现得还真挺唯物。这个定陵,就是万历皇帝自己亲选的。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趁祭陵之便,他带着文武百官与术士、钦天监,直接在天寿山脚就把自己的墓址定下来了。然后从万历十二年动工,历时六年建成,耗银800万两,相当于大明朝两年的赋税总收入。

万历的墓碑,也是他自己选定的。碑阴右上角,有一浅白色圆斑,故名“月亮碑”。皇帝的墓碑当然不能露天淋雨,那座挡雨的亭子就是明楼。当年李自成的人马攻打北京城时路过十三陵,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大发作,放火烧了十三陵大部分地上建筑。可烧到定陵明楼时,奇了,明明看着是一座木亭,怎么烧不着?后来有人搭梯爬到檐角一摸才发现,是石头,做成了木头的样式。

有人会说了,一座定陵就有那么多宝贝,要是把十三陵都挖开,那岂不会成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能多赚多少外汇啊?

可你要知道,后世舆论对于开掘定陵,基本持否定意见,认为是一次无法挽回的错误。为啥呢?因为当时的技术不过关,开掘出来的很多宝物没法保存;而且,当时的意识也落后,许多神秘的文化信号和文化现象都没有得到重视。

新华社在开掘两年后的1959年才正式对外发布消息,新闻稿中说:“织锦的发现,对了解和研究久已失传的明代特有的丝织技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今天你听说哪个厂家用明代织法生产上等织锦了吗?没有吧。因为墓中发现的丝织品是不少,有600多件,可一见风,它们迅速氧化,全都变得像树皮一样了。

更糟心的是,当时的人愚昧。1959年,为迎接上级卫生检查,定陵博物馆负责人对员工说,反正那个仿制的棺椁也做好了,原来的破烂就扔了吧。员工真听话,收拾收拾就把原棺木扔到后山去了。等消息传到专家耳朵里,再去后山寻找,连影都没有了。另外,据专家回忆,当年周恩来陪外宾参观定陵,当场就有善于拍马的干部建议:“是不是在地宫墙上挂几幅红军长征的画?”把周恩来都搞得一愣一愣的。

1966年,文革起,红卫兵将万历皇帝朱翊钧及两位皇后的尸骨全部拖出去焚毁了。可惜,当初主张掘陵的人,几乎都没有机会也没有心情对这一消息发表感想了。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勉强自保,但两个儿子自杀。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自杀。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飞机失事遇难。连开棺时的摄影师刘德安,也是自缢身亡的。

文/洪海燕 王元涛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