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低下之谜

发稿时间 2013-09-25 08:54



8月经济数据出台,中国经济似乎又走上了加杠杆的老路。银行新增贷款不明显,但是影子银行信贷和新增债券激增,社会总融资规模几乎是7月份规模的2倍。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无实质性进展之际,“钱荒”的教训被抛在脑后,银行再度开闸放水,经济转型的压力再度被推迟。推迟转型的危害何在?答案是无效益的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今天,经常有经济学家把成功跻身发达国家日本、韩国和中国做对比。二战后,成功实现跨越的经济体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基本发生在东亚,这点或与文化传统有关,更重要的,这些国家都经历了大规模的基建和设备投资,并且看似巧合的是,高水平的投资状态一持续就是30年。这点不难理解,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是资本投入,而仅靠开发廉价劳动力或自然资源来驱动均无法实现长期增长。不过,如果从经济起飞之初算起,30年后当投资占比达到顶峰后,日本和韩国从未超过40%,而中国却是进一步抬高,逼近了GDP的一半。日本和韩国经历了30年的高投入高产出时代,分别进入了经济的全面再平衡时期。从时间尺度上推测,中国应该已经接近非平衡增长期的终点,与另两个东亚国家没有什么不同。这一点已经成为经济学家们的共识,经济起飞30年后,中国的增长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即再平衡的中速增长阶段。

令统计学者颇为迷惑的是,30年的经济起飞之后,日本和韩国的发展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中国却似乎还在起飞的过程中,与发达经济体相距甚远。当韩国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再平衡的时候,它的劳动生产率已经接近美国的一半,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经济再平衡之时,其劳动生产率甚至达到了美国当时的6成,唯有中国直到现在,全员劳动生产率还不足美国的1/5。或许,这其中并无秘密可言,中国是新晋追赶型国家,当我们从一穷二白状态开始助跑起飞时,距离发达经济体的距离最远,而经由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美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长,目前已经提高了一倍以上。相应地,中国30年的追赶,因为参照物高度增加,我们所处的相对位置也就低了。实际上,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是到了2000年以后才开始快速上升,当年中国劳动者每小时的产出只相当于美国的6%,2012年则达到了美国人的17%。对中国,事实虽然残酷,对未来的发展未必不是好消息,差距如此大,意味着我们至少还有很充裕的后发优势,也就是学习型红利,所谓“干中学”,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超常规地提升自己的发展水平。

但深入思考,中国奇迹就要打折扣了。中国仍处于低水平的追赶阶段,城镇化水平低于同期的日本和韩国,且投资水平居高不下,可整体的增长速度却掉下来,进入了再平衡阶段的速度。巨大的增长潜力被一个同样巨大的“黑洞”吞噬了。这个“黑洞”是什么?中石油贪腐窝案或提供了一个证据。中石油的特别之处当然不在于它赚钱少,而在于它的高投入和低效率。2012年上市公司EVA,即经济增加值排行榜上,中石油雄踞第一,将近700亿美元。这还不是它最辉煌的顶点,在经济危机的2008年,中石油EVA曾是现在的一倍。EVA是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所有资本成本后的真实经济利润。但实际情况却是,长期以来,包括上下游资源、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等方面,都在向中国石油倾斜。而在创造的高额利润和EVA的背后,是中国石油所占用的近万亿元的庞大投入资本。中石油开采石油的成本最多不超过20美元/桶,却享受着国际市场超百美元/桶的油价。资料显示,中石油的效率仅为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的1/23,但人力成本是美国公司的4倍。这些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还不涉及高管贪腐的隐秘区间。

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大规模改革方案出台之际,但愿这次加杠杆是最后一次。


文/邢海洋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