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门,天外飞来一枚大图章

发稿时间 2013-07-07 13:42
如果你对北京城的历史稍有了解,那么置身永定门前,一定会无比怀念梁思成。据说,在上个世纪50年代,老北京的城墙被彻底拆毁时,这个人曾瘫软在废墟之中嚎啕大哭。此前,他以一个建筑学家的身份奋力劝说新政权保留古城墙,让新都市向北西部即海淀及石景山方向发展。但是,新政权无比傲慢地拒绝了他。不数年,北京的古老城墙,连同外城七门,全部化为瓦砾。内城九门,也只留下了正阳门和箭楼,以及德胜门箭楼。对此,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说:“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

眼前的永定门,就是2004年重新建造的假古董,但原址原貌,修旧如旧,这一点做得还不错。只是,一座城门,失去了连绵城墙的拱卫,总显得孤立无所依托。拟想一下,一个人赤裸着身体,只戴一顶高帽子,那是什么情景?前门尚好,因为有周边各类古建筑烘托,还不至于太过突兀。德胜门箭楼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就有三分可笑了,仿佛是为远途公共汽车站打出的幌子。而在空旷的南城,高大的永定门新城楼,则像一枚天外飞来的图章,生硬地戳在一块并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剧作家齐如山先生在《北平怀旧》中写道:“北平之城,是世界上唯一特殊的一个城。在各国之都城,比它大的当然很有几处,但没有这样齐齐整整的城墙。中国的城,虽然都有城墙,但没有这样大。”齐老先生幸运,自上个世纪40年代末离开北京后,一直生活在台湾,那已经如一张大饼般摊开的北京城,没有机会破坏他至死未灭的美好怀想。

永定门保持了原貌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防范蒙古侵扰,明廷下令加修北京外城。按计划,外城长达40公里,要将内城全部圈围起来。可是,开工不久,因资金严重短缺,工程陷入停顿。嘉靖帝命内阁首辅严嵩先生想办法,严嵩也难为无米之炊,他去工地转了一圈,一条妙计涌上心头:先修南线城墙,然后让其东西两端拐弯与内城相接,等到日后有钱了,再续修其他三面。先修南线城墙的理由是,南郊有天坛和先农坛需要重点保护。嘉靖对此表示首肯,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直到明朝灭亡,外城的其他三面也没能修建起来。因此,所谓外城,实际只是南城。南城的正门,即永定门。

说到正门,北京有好几座。由内而外,紫禁城正门是午门,皇城正门是天安门,内城正门是正阳门,俗称前门,它们与永定门一道,构成了著名的京城中轴线。有人说,站在景山之顶的万春亭,可以感受到中轴线。但你不妨试试看,前有故宫,后有钟鼓楼,在一大片建筑之中想象中轴线,是一件有难度的工作。因此,只有站到永定门上极目北望,一条笔直的石板路,仿佛一支巨大的利箭直指前门,中轴线这才无需凭借想象,就横平竖直地切割着我们的视野。


航空测绘证实,这条中轴线并非正南正北,而是向西偏出两度左右。俗话说,差之厘毫,谬以千里,距永定门8公里远的鼓楼,即因这两度的偏差,向西偏离了子午线300米。有人据此猜想这种偏向有什么深意,其实用不着这么美化古人,只不过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手段有限,他们没办法保证中轴线的精准而已。当然,这两度的偏差,还带来了另外一个结果,中轴线出北京城,继续向北延伸270公里,居然直接连通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苏默。这里,就是古开平,即元上都,当年,忽必烈正是由此出发一步一步打入北京的。

罗哲文是梁思成先生的弟子,曾任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他曾用相机将拆除前的永定门上上下下拍了个遍,好像他心里知道,总有一天会复建。北京电影制片厂美术师张先得,在1956年秋,也用水彩画下了永定门最后的形象。因了这些努力,复建的永定门才有机会保持原貌,为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五间,通宽2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50米;楼连台通高26米。

经常想,我们今天在享受着古人留下的长城、故宫等带来的种种好处,那么我们又可以为后人留下什么能赚钱的东西呢?因此,心下无比希望,就算这复建的永定门是假古董,但至少让它站立得长久一点吧,千万不要只经过两三个雨季,就露出泥沙俱下的潮底子。

永定门是中轴线的龙头

为什么复建永定门?专家有种种说法,最有力的一种是:永定门是中轴线的龙头,无永定门即无中轴线,而中轴线又是北京的“城魂”。实际上,“为什么复建永定门”是一个假问题,而真问题是:为什么不把北京原有的城门全部修复了?当然,人人都知道,这不可能。东直门西直门,崇文门宣武门,处处都是车水马龙拥挤不堪,哪里还会有城门存在的空间?永定门地处南城,相对偏僻,复建成本低,因此复建才成为可能。


永定门现在的石匾长2米,高0.78米,厚0.28米,与原匾相同。这是因为,2003年,在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门口的一株古柏树下,发现了明代原配的永定门石匾。它是怎么跑到先农坛去的?没有人知道。楷书“永定门”三字方正平稳,苍劲雄浑,为民初杭州名士邵章先生所书。

1957年拆除永定门时,部分城砖被三台山危险品仓库运去修围墙。2004年复建时,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又把这些嘉靖年间烧制的老城砖找了回来,砌进了永定门城楼。复建工程最大的手笔,是从非洲购置了12根铁梨木,加工成12米高、重4吨的金柱。

关于永定门复建地址,当年还有争论。因为古城楼南侧的基址在护城河里头,所以在原址复建,工程难度较大,因此有人建议移址。但以北京古代建筑研究所研究员王世仁为首的专家们态度激烈:不在原址复建还不如不建!王世仁先生在多年之后接受电视采访,谈及这一争论时依然表现得很激动,他说:“原来有个意见要往北挪四十米,这绝对不行,这就失去了原真性。地址都不对了,你还说什么?你做得再像它也不是这个地方,那不行!”最终,专家们的意见得到采纳。


说起来,永定门在明清两代,用处并不大,没有多少普遍老百姓需要在此出入。因为在永定门外,是一大片荒草甸子,官名南苑,俗称南海子,从明朝起就是皇帝春秋季的狩猎场,里边养有许多鹿和黄羊等。到清代,康熙每年都要在南苑住上两三个月。到光绪初年,永定河决口,把南苑围墙冲倒,各种动物跑了个干干净净,皇帝不再来此打猎,出入永定门的机会就更少了。光绪二十年前后,慈禧要在中南海里建怀仁堂等洋楼,钱不够,于是听从建筑承包商的建议,把南苑卖掉,改作了农田。原本,有永定河的活水,才有永定门的巍峨。可如今的永定河,早已变成了传说。那溪流横溢、水草恣生的图景,只存活在我们的梦中。

永定门复建完成后,很多老北京闻讯前往观看,他们普遍反映,不相信是按古城楼原有尺寸复建的,因为看起来要比原城楼小。专家们心下委屈,明明没有一点偷工减料啊。后来,经过多方分析,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可能是他们早年间在北京城里没见过什么高大的建筑,于是便觉得记忆中的永定门城楼最雄伟吧。

文/王元涛

图片说明
001:永定门新城楼
002:中轴线直指正阳门
003:京城第一狮
004:中轴线上的龙头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