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坛,嘉靖皇帝心血来潮之作

发稿时间 2013-06-16 12:42


清末从法国来华的传教士樊国梁在《北京:历史和描述》一书中这样介绍月坛:“祭月的坛庙,初建于明嘉靖九年,祭坛呈方形,周长40尺,只有4.5尺高,地面铺有上过白色釉彩的方砖,占地面积不怎么大。皇帝在那里也有自己专门的楼阁,献祭时会宰杀一头白牛,供上其他白色祭品:玉石、珍珠、丝织品,等等。月坛的匾额牌位为黄色,上面书写着白色汉字。举行祭礼时,人们会敲响凉亭下的一口大钟。”

今天的月坛公园是收门票的,人民币一元。看到这只相当于一瓶水的价格,我心不由一沉,情知里头可能不会有什么贵重的东西可看了。但月坛的外墙与内墙还是很巍峨的,青砖绿瓦,古朴雅致,尽管是近年来重新修造的,却足以以假乱真。只是,作为月坛最重要部分的祭坛,已经不存在了,原址被中央电视台占用。据载,1966年,央视将残破的祭坛拆除,在此修建了一座铁塔,作为央视备用发射塔。而且,在我去探访月坛的那一天,铁塔正在维修喷漆,一条黄绳拉出了警戒线,连靠近棂星门都不允许。


在北京,有众多文物古迹被各类单位占据着,如纪晓岚故居是晋阳饭庄,先农坛内则建起了钢筋水泥的体育场,等等。动员这些机构腾退以恢复古迹原貌,历来是让文物部门头疼的一件事。相信央视作为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对此种现象,一定也有过相关报道与批评。可是,却少有人知道,央视自己,也霸占着月坛,一直在找种种借口,不肯痛快地搬迁。

月坛公园分为两部分,北部是祭坛及附属建筑,南部则是花园。时值初夏,月坛里人很多,以老人与婴幼儿为主。漫步园中,正赶上有一个小娃娃不慎落入了莲花池,一堆人七手八脚地将她抢救上来,团团围住,温言软语地安慰着她,而池中的鱼儿则继续悠然地甩尾,对岸边的纷乱浑然不觉。

中国没有月亮神的神圣概念

月坛又名夕月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夜明神的场所。我们可以注意到,明之前诸朝代,很少有史料明确记载皇帝祭月。有专家称,秦始皇当年东巡时,有过祭月之举,说他祭的“八神”之一,就是“月主”。祭祀的地点,在山东莱山,即当年齐国的北部。但从《史记•封禅书》来看,秦始皇祭月,并非常例,而是一种临时性的举动。当年的月主,更像是一种地方神,秦始皇对它表达敬意,目的在于安抚地方,以利统治齐国这块新征服的土地。

事实上,在中国,并没有关于月亮神的神圣概念。传说中的月亮,不过是一辆不知疲倦奔走的车,驾驶员名叫“望舒”。民国时期写过“丁香姑娘”的大诗人戴望舒,即由此而得笔名。按中国神话,月亮上面,住的是薄情女郎嫦娥。这嫦娥原本也是天神,因为丈夫后羿射日,得罪了玉皇大帝,夫妻双双被贬人间。离开了天宫,到人间来吃累碌的苦,这让嫦娥心里怀怨,于是偷偷吃了丈夫从昆仑山王母娘娘处盗得的不死药,独自飞升到月亮上去了。她的这种举动,与今天那些嫌丈夫赚钱太少而与他人私奔的女人基本类似。

在月亮之上,还有一位小神名叫吴刚。据说,他也是犯了什么错,被罚每日在月宫砍伐桂树。他砍下一斧子,木片纷纷飞落,可马上,树的伤口就会自动复原。因此,伐树,就成为了吴刚永生的苦役。这与西方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有异曲同工之妙。至于吴刚与嫦娥到底是什么关系,神话里没有交代。少年时,听姥姥讲月亮的故事,一直想问嫦娥和吴刚是不是睡在一起,却从没敢问。另外,据说月亮内还有捣药的玉兔,想来算是嫦娥与吴刚养的宠物。就这样,月亮上头的生活,应该是极为冷寂凄清的,因此唐代诗人李商隐才会这样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在后世,有人不喜欢嫦娥抛弃丈夫的情节,于是把故事改头换面,说后羿有一位部下名叫逄蒙,这家伙起兵造反,趁后羿不在家闯了进去,企图抢夺灵药。嫦娥被逼无奈,这才匆匆吞下了不死药。其实,按汉代文献《淮南子》的说法,嫦娥更为不堪。飞到月宫之后,嫦娥变身为蟾蜍,也就是赖蛤蟆。美女与赖蛤蟆之间,反差太大,广大人民群众心理上更不乐于接受,所以,民间有关嫦娥的传说,基本上滤去了这一细节。

月坛有钟楼但没有鼓楼

因此,我相信,月坛是明朝嘉靖皇帝一时心血来潮创立的。嘉靖本来与皇位无缘,他老爹兴献王是明武宗的叔叔,因武宗早死无后,遂由嘉靖入继大统。远支接掌皇位,对于皇室礼法往往缺乏敬畏。而且,嘉靖从小生长在道家盛行的湖北,因此极为推崇方术。明初祭祀,天地山川是合在一起的,而嘉靖则遵从道教理论,将天与地分而祀之,并单独设立了道教色彩极浓的日坛与月坛。在道教中,嫦娥为月神,又称太阴星君。

在月坛,我们暂时看不到祭坛,于是只好抄资料。据说,祭坛的坛面之所以用白琉璃,是为了与月亮相匹配。以白对白,这是最朴素的哲学,正如今天依然有人相信红糖补血,木瓜丰胸。月坛的建筑,与日坛相似,有具服殿,那是皇帝来祭拜时换衣服的场所。有神库,安放夜明神牌位。祭器库,平时用于置放各种神器。乐器库,自然是用来存放乐器的。有宰牲亭,那是杀牛宰羊之所。有神厨,用来准备祭祀贡品。有钟楼,但没有鼓楼。


在西方,管婚配的神仙,名叫丘比特,他的神箭总是会让人心疼。在中国,也有管婚配的神仙,叫做“月下老人”。但细究起来,这月下老人,讲的是唐代故事,说一个小伙子听月下老人说,他未来的妻子是个丑丑的小丫头。小伙子不甘,派人刺杀小丫头,未成。十余年后,遇心仪女子成婚,后发现她眉间有伤痕,细问之下,原来正是她,当年差点死于他的刀下。只是,这位老人,与月亮神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喜欢在月下与人攀谈而已。


关于明代祭月,有一个故事,说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祭祀的前夜,招太子与长孙一起赏月,酒过三巡,雅兴顿起,朱元璋让儿孙当场赋诗。太子与长孙的才学硬是不错,太子的诗是这样的:“昨夜严滩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圆满相,也有清光遍九州。”长孙的诗则是:“谁用玉指甲,掐破碧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龙未敢吞。”朱元璋读了儿孙的诗,心下不由一凉,太子说“未得圆满”,长孙说“影落江湖”,这都不是什么吉兆啊。后来,果然,太子未得登位,死在朱元璋前头;长孙虽继位为帝,却被朱棣赶下台,据说最终流落江湖,不知所终。

文/王元涛

图片说明
001:具服殿红门半掩
002:棂星门依然残破
003:月坛钟楼
004:神库一角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