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访古>普度寺,这里曾经住过一匹草原狼

发稿时间 2013-03-15 14:19
在北京的诸多寺庙中,普度寺可能最不具寺庙特征。从天安门出发,沿褐红色宫墙向东,行不远处,即有一条胡同,名南池子。深入南池子一路向北,右手边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这是皇家档案馆。再往北,就是普度寺。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近在皇城根儿,这一大片地界,居然住的多是平民及苦力,他们的临时房屋破旧矮小,曾长时间包围普度寺。当年,为了恢复普度寺原貌,南池子还发生过拆迁风波,一时闹出不小的动静。


普度寺是喇嘛庙,供奉大黑天神。大黑天神,音译叫“摩诃迦罗”,是古印度的医药神,也有说是观音的忿怒相。我们惯常见的观音多为女相,其实观音非男非女,有多个面相,人家自己喜欢什么,就可以是什么。喇嘛庙是藏传佛教场所。当年,满洲人口不多,想入主中原,单靠自己,势力不敷用,因此需要强大的同盟军。北边,对蒙古,多用和亲政策,如皇太极的多位福晋,都是蒙古女子。而对南部藏人,强调的是宗教认同感,皇帝信喇嘛教,奉活佛为国师,自然要在各处为他们修建喇嘛庙。

普度寺,就是其中一处。因此,这座建筑内,命定深藏着无尽的历史风云。

明英宗曾在这里坐监

普度寺所在地,在明朝时,是太子宫。有明一代,宫中规矩整体上还比较严整,太子年龄稍长,就不能再住在宫内。可是,如果搬得太远,也不方便皇帝随时召唤教导,因此,两箭之遥的南池子,就成为太子宫首选之地。

清与明不同,清代一直没有严格的太子制。入关前,皇太极未立太子即突然去世,顺治也是死到临头才匆忙指定了玄烨。康熙立过太子,但非常不成功,立了废,废了立,最大的收获就是折腾,等到他驾崩时,还闹出了众皇子抢班夺权的乱子。之后,雍正帝决定,实行秘密建储制,他一旦决定哪位皇子接班,就把那人的名字写好,藏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头去。

太子宫有名,更因为这里软禁过明英宗朱祁镇。这个朱祁镇,算是个莽汉,好大喜功,自以为是,听信亲信太监王振的鼓动,御驾亲征,前去攻打蒙古瓦剌部。可是,在土木堡,明军意外大败,英宗被蒙古人生生给掳了去。这下子,蒙古人可得意了,向大明朝廷及各地方官要金子,要银子,要粮食,要美女。危急之下,大臣于谦站出来,极力主张不能任由蒙古人勒索,要立个新皇帝!


于是,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匆忙间被逼上皇位,成为景泰帝。他全力支持于谦开打北京保卫战。结果,朱祁钰运气不错,于谦打赢了。瓦剌一看,英宗在手里不值钱了,干脆把他还回了北京。瓦剌没事儿了,北京这边却开始头疼。按说,朱祁钰把皇位还给英宗,算比较完美的选择。可你英宗胡闹,陷于敌手,失去皇位,自是罪有应得。而景泰帝守护社稷有功,怎么好说让他退位就退位?这样,在于谦主持下,英宗被尊为太上皇,住进太子宫,实际上是被软禁了起来。

英宗也不写日记,后人没法知道他是怎样渡过那些艰难日夜的。朱祁钰当了七年皇帝,英宗也就跟着难过了七年吧。想一想,他在太子宫,怎么也好过在蒙古人手里,可他就是不满意,千方百计寻找机会联络从前的旧臣,一心复辟。

老天也在给英宗机会,景泰帝年纪轻轻,身体一直不好,无法正常视事,这就让英宗找到了空子,通过“夺门之变”复辟成功。英宗重祚不久,景泰帝撒手西去。说起来,英宗心里应该非常痛恨景泰,所以都没让他入皇陵,而是按亲王礼葬在了京西。大明在北京共有十四帝,可我们知道的却只有十三陵。

这种政争,实际上是在一块一块拆大明这座大厦的墙砖。英宗拆一块,景泰帝拆一块,神宗拆一块,武宗拆一块,等到崇祯时,大明已病入膏肓,纵使崇祯浑身是铁,亦已无力回天了。所以,不是李自成的大顺灭大明,也不是满洲人的大清灭大顺,大明与大顺,实质上都是自灭。

睿亲王府前车水马龙

大明亡,大清成了北京的新主人。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满洲人心里更多的是诚惶诚恐,还是心花怒放?

满人入关,应名的皇帝是福临,但实际的操盘手,则是多尔衮。当年皇太极意外辞世,其长子豪格与其弟多尔衮争夺皇位,双方实力接近,相持不下,最后多尔衮提出折中方案,由皇太极幼子福临登基,多尔衮与济尔哈朗联合辅政。这是一种貌似公平的妥协,但多尔衮却成为最大赢家,因为济尔哈朗很快遭到排挤,多尔衮成为实际上的执政者。


把北京内城的汉人全部迁走,这就出自多尔衮的决策。据史料载,汉人迁出时,大清提供了搬家补偿费,但那点钱,绝不够买新房或盖新房,因此很多汉人家庭顷刻间破产,流离失所,无处安身。普度寺所在的南池子,当年洒下过不知多少汉人家庭的心酸泪。

太子宫就这样变成了多尔衮的睿亲王府。当时大清的大小政事,均出自多尔衮,因此,睿亲王府前一时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南池子明晃晃地成为了第二权力中心,堪称第二皇宫。

多尔衮就像一匹草原狼,精力充沛,野性十足。从大清入关起,七年时间里,他征南明,平江南,定蒙古,用汉臣,把里里外外的事情安排得十成圆满。他先为“叔父摄政王”,后为“皇父摄政王”,极享人臣殊荣。

在此过程中,多尔衮当然会得罪一大批人,比如济尔哈朗。说起来,济尔哈朗并不是权欲熏心的人,可是,权力永远是毒药,足以让最老实厚道的人也生出最尖锐的歹意。

而多尔衮的死,实在令人意外。在承德一带,他从马上摔下来,重伤而死。骑了一辈子马,怎么会捞到这样一种死法?纵观历史,像多尔衮这种摄政的权臣,少有寿终正寝者。因此,他的死尽管意外,但还算及时。顺治帝给了他极高的哀荣,谥号“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配享太庙。

只是,多尔衮的敌人现在可开心了。实际上,顺治在他的掌股之下,也忍了好多年,内心并不会喜欢他。因此,多尔衮的牌位在太庙还没摆稳,就有人开始给他下药,尤其是他生前的贴身侍卫苏克萨哈,举报他有谋逆之举。这种“窝里反”的举报太有力量了,顺治借坡下驴,宣布多尔衮是大大的坏人,夺爵位,没财产,出太庙,而且,更狠的是,掘墓,鞭尸。

多年以后,乾隆皇帝认真审核了当年多尔衮案的卷宗,得出结论,多尔衮无罪。其实想一想也可以知道,多尔衮也不可能有谋逆之心,否则要篡位的话,他有大把的机会。至此,多尔衮获彻底平反,他的养子重新得授爵位,而原来的王府则被改建为喇嘛庙。


多尔衮英雄一世,却没有子女,这不能不说是他的一大心病。或许,他的死,也与此相关。英雄无后,意兴阑珊,灰心之下,生命力减弱,因此才出现意外,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

关于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之间的隐秘关系,是清史的一大悬案。愿意相信他们之间有情有爱的人,一般会说,多尔衮被顺治封为“皇父摄政王”就是明证。严肃的历史学家则会举种种证据,力证皇太后下嫁是子虚乌有。是,我们承认,历史学家的逻辑无懈可击,但我们同时也知道,生活从来不是按逻辑来运行的。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历史上从来层出不穷。

况且,在当时,满人的习俗与汉人不同,兄死娶嫂,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豪格下狱死后,他的侧室就归了多尔衮,这个更厉害,是叔叔收了侄媳妇。因此,真想劝历史学家一句,在多尔衮与孝庄太后的关系问题上,还是从了民意吧。

文/王元涛

图片说明
001:多尔衮塑像
002:普度寺正殿
003:普度寺一角
004:普度寺周边民居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