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访古>卢沟桥,历史在这儿拐了个大弯

发稿时间 2012-11-30 15:32
著名作家丁玲写过一部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当年“土改”的残酷与惨烈留下了相关资料。这条桑干河,流到北京地界,就被称为“卢沟”。卢,是黑的意思,史上,华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尤其到了雨季,这条河泥沙夹杂,黑水滚滚,因此获名。

也就是说,卢沟桥下,原本是有水的,而且因为北京地区属季风性气候,每到夏天,降雨集中,卢沟河还要发洪水。公元1153年,女真人的金国迁都北京,定名中都,由此,北京上升为全国性政治中心,卢沟渡口作为连通北京与南方的要冲,交通日益繁忙,这样,在1189年到1192年间,于此建成石桥,初名“广利”。


当然,今天我们脚下的卢沟桥,并不是一千多年前金代的广利桥。这座桥,是清代重建的。清康熙三十七年,即公元1698年,巡抚于成龙疏竣河道,加修长堤,并将河名改为“永定”,希望它老老实实不再制造水患。可几百年过去了,永定河却已渐渐干涸,一度,桥下长满了芳芳青草。直到2008年奥运会前夕,为了开发旅游,才重新引水,在桥下形成了一洋湖水。因此,站在卢沟桥上,不由你不感慨时移世变,沧海桑田。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卢沟桥全长266米,宽7.5米,下有11个涵孔,中间大,两边小。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石狮,其中大部分石狮是明、清两代原物,金代的已很少,元代的也不多。历史上对石狮统计过多次,各有不同,所以北京有这样一句歇后语:卢沟桥上的狮子——数不清。当然,想认真数,还是能数清的,据最新统计结果,桥上共有大小石狮501只。一种动物,能变化出500多种神态各异的形象,每只栩栩如生,其艺术构思,令人叹为观止。


卢沟桥不仅造型美观,科技含量也很高。10座桥墩建在9米多厚的鹅卵石与黄沙的堆积层上,坚实无比。桥墩平面呈船形,迎水的一面砌成分水尖。每个尖端安装着一根边长约26厘米的锐角朝外的三角铁柱,抵御洪水和冰块对桥身的撞击,以保护桥墩。人们把三角铁柱称为“斩龙剑”。

桥墩、拱券等关键部位,以及石与石之间,都用银锭锁连接,以互相拉联固牢。这些建筑结构闪烁着中国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古代石桥,一般来说,桥面都要起拱,惟独卢沟桥,平坦笔直卧于河上。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赞说:“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是北京的西南大门,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为防备农民军李自成犯京,在桥东建造了一座小城,名为拱北。这座城规模虽小,设计却很完整,气势宏伟,俨若雄关,护卫着京城。城有两门,西门为永昌,东门称顺治。清代变城名为拱极城,改永昌门为威严门。

到1913年,宛平县衙从京城迁到拱极城内,于是这座城又改名为宛平。宛平城与卢沟桥的布局,很像一只蝎子。据说,顺治门外有两口井是眼睛,宛平城是身子,卢沟桥就是那长长的尾巴。


关于卢沟桥最有意思的一个故事是,当年光绪皇帝驾崩,出殡去西陵,途经卢沟桥,因为桥面太窄,灵柩无法通过,于是只好把桥栏杆统统拆卸下来,在桥两侧搭上临时木板,扩大桥面,送灵队伍才得以通过。难怪那么多人为争皇位打得头破血流,当皇帝实在是好啊,普通人哪会得享这样的待遇?

如果没有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座桥,因为中日战争在此打响了第一枪。时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声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被中国军队拒绝,于是战事开启。

这里就有问题了,日本军队为什么会在卢沟桥附近存在?事实上,从1900年起,很多国家就在中国境内驻有军队,美军甚至还一度占据前门,迟迟赖着不走。日本驻屯军,则散布在北京到山海关一线。这些外国军队驻扎中国的借口是,保护侨民和铁路。这种状况,从清末一直持续到民国。为什么说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社会,此即缘由之一。一国之内,居然允许他国军队存在,不是丧权辱国又是什么?这一点,与后来美军驻扎日本和韩国又有不同,他们是盟国关系,而日本兵在中国的存在,则是潜在的敌军。卢沟桥事变,则把这种潜在变成了显在。

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并不是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才侵略中国,早在几十前,这种侵略就开始了。更不用说1931年,他们武力强占了整个东北;1933年,日军又突破长城,攻入了华北。


侵略早已实质发生,当时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一直在忍耐,在让步。日本人的设计是,先把东北分割出去,然后向华北渗透,实现华北“自治”,进而让华北独立,最终一步一步蚕食并肢解中国。

到卢沟桥事起,蒋介石已忍无可忍,全面抗战终于爆发。因此,并不是卢沟桥有多么重要,也不是宛平城有多么重要,而是说,日本人的铁蹄踏过卢沟桥,就把国民政府逼到了绝境。

在宛平城内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内,你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细节,1937年卢沟桥事变导致中日全面开战,但是,战争状态只是双方默认的,因为并没有公开宣战。直到1941年12月9日,蒋介石政府才宣布对日公开宣战。为什么选在这个日子呢?其背景是,前一天,1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轰炸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珍珠港,美日开战。美国已经被拖下水,蒋介石心里这才有了底。

为什么要对日本人的侵略行径一忍再忍?因为蒋介石非常清楚,中国军队真打不过人家。据参加过卢沟桥战斗的老兵回忆,日军的飞机大炮实在太强大了,中国军队的大刀再锋利也派不上用场。战役开始不久,参战的二十九副军长佟麟阁与师长赵登禹即告阵亡。这样高阶的军官死在前线,并不是因为战斗有多激烈,而是双方武器装备相差得实在过于悬殊。当年,还有一个史实是,十余名日本兵,扛着枪,拖着炮,挑着太阳旗,就可以轻松占领内陆的一座县城。


站在卢沟桥上北望,心里不禁好奇,如果日本人胃口没有那么大,不再发动卢沟桥事变,进而,避免其后的全面战争,那么,东北将会怎样?从1931年到1937年,东北已经完全脱离国民政府,蒋介石几乎没有什么办法可想。而且,东北,本来就是满洲人的祖地,现在归还给他们,于情于理,似乎也说得通。元朝灭亡时,蒙古人不也是一溜烟地奔回蒙古大草原了吗?

同样,如果没有卢沟桥事变以其后的全面战争,国民政府就将继续存在,中国的历史,就完全可以改写。国民政府将有机会缓慢建设,并像后来的台湾一样,迎来经济起飞的机会,同时逐渐理顺政治制度,那么,亚洲第一共国,就完全可能进一步落到实处。但日本人的丧心病狂,完全打乱了这一进程。中国历史,正在卢沟桥拐了一个大弯。

文/王元涛

图片说明
001:中间石板为古桥面
002: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003:远眺宛平城
004:最有名的狮子造型“合家欢”
005:抗日纪念馆内壮士雕像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