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访古>西什库堂,这里曾经是残酷的战场

发稿时间 2012-11-02 08:23
有清一代,中央政府对于基督教的态度一直很纠结,开放,查禁,再开放,再查禁,反复折腾。早在1703年,两位法国传教士就在中南海湖边建起了北京最大的一座教堂,当时称北堂,又名救世堂。据传,是他们给康熙治好了病,康熙一高兴,批了这块地。

可是,天主堂紧邻紫禁城,皇上在宫里,时常能听到晚祷的钟声,抬眼就能看见教堂的尖顶,心里老大不爽,于是到雍正年间禁教,北堂就废弃了,等到1887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才同意复建北堂,但要求离皇宫远一点,这样,教堂迁到了西安门旁的西什库。


西什库主堂拥有四座尖塔,三个尖拱券入口,建筑面积2200米,高31米。按法国人的计划,原来要盖得更高,但当时清廷一看图纸,有意见了:你盖这么高,站在楼顶上,就能把我皇宫院里一举一动看个通透,这不行!两下你来我往谈判数次,最后清廷答应按预算价的三倍,给法国人钱,他这才算美滋滋地答应了。

说起来,不仅中央政府忌讳教会,一般中国老百姓对于宗教,也多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实际生活中的经验是,有些教徒你真惹不起,如果偶尔和他们聊聊天,出于客气,对教理教义表示出一点点兴趣,他们就会像传销人员一样,经常来拉你入伙,甚至,有时候都迹近骚扰了。所以,对教堂,大部分人都是绕着走。因陌生,而生出莫名的敬畏。我也一样,去采访西什库,心里就一直忐忑,人家会不会让我进门呢?又不知道他们有什么规矩,万一哪些话问错了得罪他们怎么办?要知道,天主教可比新教森严得多,规矩大,讲究多。

自己仿佛正在接近天堂

但在西什库,教会方面提供的服务,简直让我受宠若惊。进大门时,我问了一句守门人:“可以进去参观吗?”守门人大手一挥,脸上的表情是:“到家了,客气嘛呀?”上午的弥撒已经结束,下一场要等到午后。主礼拜堂门口,坐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就在等着我这样的散客来参观。一位女士起身迎下我,热情地为我做各种介绍。我问能不能拍照,她爽朗地说:“随便拍,爱拍哪儿拍哪儿。”她告诉我,北堂之外,还有南堂、东堂、西堂,这里的主教府马上就要恢复了,主教会从南堂搬过来,那时北堂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堂了。她领我去看主祭台,看祭台两侧的彩画,而且告诉我哪里是主教的座位,哪里是神甫的座位。


实际上,她介绍的好多内容,我已经提前做了功课,有些细节,比她了解的还要丰富。比如她说,西什库曾经有过一架亚洲最大的管风琴。我接口说,对了,“文革”的时候被中央音乐学院搬走了,后来拆成了零件,现在已经毁掉了。

西什库堂是一座标准的哥特式建筑,整体风格高耸削瘦,有尖形拱门和肋形拱顶,有漂亮的玫瑰花窗,还有天主教堂特有的绘画玻璃大窗。置身教堂内,你不由自主地就能体会到一种神秘、哀婉和崇高的氛围。尤其是内部设计,弧形曲线渐渐向屋顶收拢,制造出了极为高阔的视觉效果,仰头上望,首先会发现自己变得十分渺小,然后恍然会有一种向上飞升的动感,让你觉得自己仿佛正在接近天堂。

在古色古香的北京内城,有这样一座异国情调建筑的存在,着实令人惊艳。但主礼拜堂门前的两座亭子,却是红柱黄瓦,翘角飞檐,属于标准的中式风格,与西什库的哥特风不太搭调。亭子里,树有康熙御赐碑,大概内容是,皇家恩准,特许你们传教,云云。



长达两个月的围攻战

那位服务人员建议我去后院参加慕道学习班,我婉言谢绝了,因为我到这里来,并不是对宗教有兴趣,我是来寻找古战场的。1900年6月,义和团上万人围攻西什库教堂,堂内共有41名法国和意大利士兵,以及3000名教徒,他们苦苦坚守了两个月,居然没被攻破。8月,八国联军进北京,派出特攻队,义和团才最终撤围。西什库围攻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大事件。

人人都会对这个问题疑惑不解:为什么在两个月时间里,万名义和团,却打不下40人据守的小小西什库?实际上,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我们的近代史上,比比皆是,没什么好奇怪的。比如,两广总督叶名琛,面对英法联军来犯,实行的政策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你看吧,他把所有选择的可能性都放弃了,那想怎么样呢,把自己当空气?


义和团受慈禧的支持,杀洋人,焚教堂,一时间,北京城内,烟尘滚滚。对西什库第一仗,是一位大和尚率队冲锋,左手拿燃着的高香,右手举明晃晃的大刀,冲向西什库正门。当时,率十余名士兵守门的是一名林主教,还有一位王司驿。士兵班长问:打不打?林主教未及开口,王司驿大喊:快打,不能让他们靠近!班长一声令下,排枪响了。可是,枪声过后,义和团队阵中,却不见有人倒下。王司驿回忆说,当时他心里一紧:莫非真是刀枪不入?班长又发一声喊,第二排枪响了,这一回,拳民成批倒下,余者大惊失色,像潮水一样一散而空。原来是,第一批中枪者被后面的人紧紧拥住了,没有来得及倒下。

真正的短兵相接,大概只这么一回,之后,就不再有人肯这样冲锋了。都明白,冲就是送死。热兵器对冷兵器,占据绝对优势,你手拿长茅大刀,隔着好几十步远呢,人家一枪把你放倒了。这种恐怖效应,会无限扩大,连义和团高级干部也不敢再逼部下去送死。所以,说是围攻两个月,但大部分时间,义和团只是围在墙外鼓噪而已。放火,放土炮,这都没有效果。挖地洞放地雷,炸毁仁慈堂,教徒死亡400多人,但没有从根本上影响战局。

而且,义和团还面临一个难题,信众们先是私下嘀咕,随后就公开质问:“为什么刀枪不入的法术不灵了?”高级干部一如既往地解释:被打死的人,前一天晚上肯定碰女人了,所以神不肯附体。或者,说那些人品德不好,诸如此类。但是,平时摆出这些理由还可以服人,可这一次,敢于冲锋在前的,都是最勇猛的拳民,他们绝没有接触女人,也绝对不是坏人,至此,传统的推诿手法不灵了。

于是,义和团高层又推出一个新的借口,说西什库里的西洋鬼子们也没闲着,他们同样在玩法术,怎么玩的呢,他们把里边的妇女杀掉,血涂到墙上,生殖器割下来也钉在墙上,而且最重要的是,教堂最高领导人,法国主教樊国梁,手舞一面大旗在指挥战斗,而这面旗,是用女性下体的体毛织成的!

编出这种说辞的人,算是为义和团立了大功,一方面可以稳住下层拳民继续卖命,另一个面,也可以上奏给清廷,用来缝补自己已经吹破了的牛皮。实际上,清廷官员,从上到下,没有几个人真相信义和团有什么金刚罩铁布衫的神功,只不过,双方要维护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你能给出一个合理的借口,我也就肯给你一个台阶下。



义和团的主体,就是这样一群乌合之众,他们不是军队,完全不具备基本的组织纪律性,有便宜占他们就打,没便宜占,他们就一哄而散。

而守在西什库堂内的士兵和教徒,则是为了生存与信仰而战,因而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有人计算过,教堂内有3000人,被围两个月,按每人每天吃一公斤粮食,至少需要180吨。这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教徒每天吃粮不足二两,却依然在拼死抵抗,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教堂被攻破,他们将个个变成肉泥。

文/王元涛

图片说明
001:西什库堂是标准的哥特式建筑
002:迎面墙壁上的玫瑰花窗
003:内部肋形拱顶无比高阔
004:主祭台与玻璃彩画
005:康熙御赐碑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