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访古>法源寺,请忘掉李敖的喧嚣炒作

发稿时间 2012-08-17 09:44
文/王元涛

没有台湾作家李敖,北京法源寺不会有今天这样大的知名度。但也正是这位李敖,给法源寺蒙上了一层喧嚣炒作的阴影。

话说2000年,突然传来消息,说李敖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大小报刊奋力发消息,一时间好像李敖就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对此,懂行的人都会觉得很诧异,因为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门槛很低,若干名大学教授联手,就可以把某位作家推荐给诺奖评审委员会。事实上,诺评委也从来没有公布过任何提名名单。据行家估计,近年来,每年都会有成百上千的人获得提名。也就是说,即使李敖真获得了提名,也没有什么新闻价值。

不久,又传来消息,李敖的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在大陆出版。于是大家明白了,原来,他只不过是想多卖几本书而已。多卖书,总归是好事,但一位成名的人物,还用如此手段宣传炒作,不能不说是大失水准和风度。尽管法源寺因此出名了,却不免带有一丝诡异气息。李敖无慎,法源寺何辜!

用身心灵去实践佛教的精义

法源寺初名悯忠寺,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余年。经辽、宋两代,几经易名,至元,改称大悯忠寺。清雍正年间,最终定名法源寺。“法源”的名号不是白来的,因为雍正皇帝在此设立了戒坛,这样,掌控佛教界风纪的重任,就落到了法源寺的头上。可以说,对于佛教人士来说,法源寺就相当于今天中国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乾隆皇帝给法源寺留过墨宝,四个端正圆润的大字,“法海真源”,至今还悬在大雄宝殿的正中。法海真源,意指千万条戒律都是浮于表面的“流”,内心存诚才是“源”。乾隆偏重的,是唤起佛门中人对律令的自觉。

法源寺此前之所以不被众多游客所知,地理位置比较偏可能是一个原因。它深藏于北京西城教子胡同端口,那胡同,果真就是地道的老胡同,幽深曲折,昏暗潮湿。沿胡同走过,向两旁低矮的民房内探看,不时可见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有随地乱堆的砖瓦,而在大门外的墙皮上,赫然写着大大的“拆”字。

但法源寺占地面积却很大,足有6700平方米。迈入正门,迎面即是天王殿,内中供奉着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铜像,袒胸露怀,一副欢天喜地相。印象中,弥勒佛永远都是这样笑嘻嘻的不知愁,挺个大肚子不知羞,因此,模模糊糊中,常会把他与中国传说中的济公混为一体。翻查史料发现,这种想法还真是对头。


佛教原典中的弥勒佛,从形象到事迹,都是非常严肃的,人家是释迦牟尼亲自选定的接班人,正经有自己的一套高深佛理,主张超越有与无、存在与非存在等对立观念,达成“中道”的大境界。因此,弥勒菩萨原本的造像,与释迦牟尼相近,是极为庄严肃穆的。那么,眼前这个笑眼眯眯的弥勒佛形象,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史料上说,笑脸弥勒是在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突然出现的,这一形象,由一位游方僧人化身而来,是真人真事,但有名无姓。这位僧人自称“契此”,人们习惯叫他“布袋和尚”。他居无定所,每天挑一个布袋四处漂泊,见物就乞,不给也没关系,照样乐呵呵的。困了,就随地而卧,转瞬间鼾声即起,浑然有圣经中所说的“也不种也不收”却照样无忧无惧的大自在相。

这样一位僧人,居然能得到后世的无限供奉,恰好印证了,真正的佛法,原应是知行合一。你能背诵多少佛经,能讲透多少佛理,毕竟只是知识而已。你像布袋和尚一样,用自己的身心灵去实践佛教的精义,那才是得道的真路径。

布袋和尚有偈云:“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一句“问路白云头”,就把世间所有无谓的纷扰统统抛到脑后去了。到北宋时,哲宗皇帝为布袋和尚赐号“定应大师”,并为其树庙塑像,从此,大肚弥勒佛开始流行于天下庙宇。而且,这样一副对联也借他植入了万千中国人的心:“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徽钦二宗的泣血叹息

在天王殿后身,与大雄宝殿相对的,是韦驮宝像。经常逛寺庙的细心人会发现,几乎每座庙里的韦驮像,都是背对正门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韦驮是护法菩萨,负责看家护院,因此,当然要面对着正殿大雄宝殿了。


佛家传说,释迦牟尼涅槃 ,火化出大批舍利子,韦驮也分到了两颗佛牙。可在他回天堂的路上,突然冒出一个捷疾鬼,抢走了佛牙舍利。韦驮刹那间出手,夺回了舍利。众天王纷纷称赞韦驮,说他能驱魔镇妖,于是他就成为了首席护法。

实际上,对于一座庙宇来说,韦驮还有非常实际的功用。如果你走过多家寺庙,就可能发现,韦驮有两种站姿,一种是双手合十,另一种则是单手叉腰。注意了,前一种表示:本寺接纳行脚僧投靠,就是说,如果弥勒佛活转过来,就可以大大方方地来吃来住了;第二种则是在说:本寺不接待云游僧人,敬请另投山门。这样,有跑单帮的和尚来到庙里,首先都要去看看韦驮像,然后自己就知道今天的食宿有没有着落了。有韦驮在,就免去了知客僧人当面拒绝的尴尬。


尴尬尚可忍受,悲惨则可能令古树同悲,法源寺的另一个伤情故事,与宋朝两位皇帝有关。从小,我们听岳飞传,就常听岳家军的英雄们,立誓要打到黄龙府,消灭金人,迎回徽钦二帝。可那时的英雄,已经无法知道,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被金人掳走之后,经历了怎样无边的痛苦折磨。金人肆意污辱他们,逼他们孝服拜谒阿骨打庙;士兵动辄奸污嫔妃和宫女,随从大臣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两位皇帝却全然无能为力……金人将他们从繁华的河南开封,一路押送到了苦寒的东北五国城,期间,路过燕京时,他们就是被囚禁在法源寺。


如果法源寺的千年古树留有树洞,是不是曾经收纳过徽宗或钦宗无限痛苦的追悔与愤恨?如果法源寺的沉重石砖还有记忆,是不是将能还原徽宗与钦宗相对无言时的泣血叹息?


李敖的小说《北京法源寺》我没敢看,因为一直不相信他能写出好小说来。李敖骂架有一套,而写小说则是需要纯真性情缓缓流露的,他不可能有那份耐心。据介绍,这部以法源寺为名的小说,写的是戊戌变法的血雨腥风,主要人物有康有为、谭嗣同、大刀王五以及法源寺方丈佘法师。有评论说,该书“是继《道德经》之后一部可以从宏观上把握中国人思想的书籍”,说实话,漫步在法源寺黄昏的院落中,心下被历史与现实无限纠缠着,想一想,佛法无边,尚不敢言世事洞明与人生参透,说这样一部书却可以把握中国人思想,谁肯信呢?

图片说明:
001:法源寺天王殿
002:弥勒佛宝像大肚能容
003:韦驮守护大雄宝殿
004:法源寺大佛圣光庄严
005:寺院深处僧人笑声朗朗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