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稿时间 2012-05-04 10:05
在北京怀柔红螺寺山门前,我选了一位面貌和善的摆摊大妈问:“后面那座山叫什么名字?”大妈爽朗地答:“红螺山!”我马上就知道,自己问了蠢问题,赶紧拔腿溜走。

红螺寺依傍在红螺山脚,其名原为大明寺,明朝正统年间改为“护国资福禅寺”。红螺寺,是流行于民间的俗称。我说嘛,由北京到怀柔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用红螺给一个佛寺命名,听起来似乎不够严肃。


如果当初创建寺庙的佛图澄大和尚活到今天,会不会接受红螺寺这个名称呢?想来,作为大师级高僧,他一定不会在意这些的。佛图澄生于西域龟兹,九岁出家,七十九岁赴洛阳。据说,他曾做过一个神异的梦,梦里,佛主告诉他:去东土吧,那里有你的天地。他在中原各地辗转,一度落脚怀柔。怀柔当时属渔阳地界,也就是秦朝陈胜与吴广本应来镇守却注定无法到达的地方。

史料称,佛图澄站在红螺山顶峰四下眺望,惊奇地发现,这里,正是他梦中所见的奇景,双峰似鹰,五爪抓地,就是有五道山梁顺次排开,印证着佛主成道时的“触地印”瑞象,即右手下垂,五指触地,象征着降伏一切妖魔。于是,佛图澄决定,就在这里修寺建庙。

我对虔信者心怀敬意

迈进红螺寺山门,一大片竹海马上将我包围。我一直觉得,竹是一种很迷幻的植物,不是树,不是草,强韧的枝干,纤维质的叶片,挨挨挤挤地拥在一起,对风敏感,对雨留恋,果然与卧虎藏龙的气质暗暗相合。据说,当年,老佛爷慈禧也非常喜欢这片竹海,一旦在宫里和哪个不听话的皇上闹了别扭,就乐意跑到这里来,观竹影婆娑,消心中闷气。

竹海旁侧,有一大片水面,名为红螺湖。这里就有传说了,玉皇大帝的两个女儿,相中了红螺山的景致,偷偷下凡之后,不肯走了。白天,以男身出现,和寺里的僧人一起洒扫劳作;晚上,就化为两只美丽的红螺,藏身于这片湖水中。不知道玉皇大帝一共有多少个女儿,七仙女是一直在银河边与牛郎相守着,那么来红螺寺的会是哪两个女儿呢?


红螺寺大雄宝殿前,人潮拥挤,香烟缭绕。我注意到,面对庄严的释迦牟尼塑像,有很多年轻人跪倒尘埃,在默默祈祷。说实话,我喜欢看这样的场景。我可能与佛无缘,但却总是对虔信者心怀敬意。是的,我们知道了自己的软弱和无力,因此肯把心事毫无保留地交付出去,这样,平静与喜乐,自然会悄悄地降临。世界无边广大,我们所知有限,佛度有缘人,只要你肯信。

但我有一个疑惑,不知你注意没有,就是我们到过的每一座寺庙,几乎都会有奇怪的树。在孙中山逝世后停灵的西山碧云寺内,有一棵柏树,它的心里居然长出了一株楝树。而在红螺寺大雄宝殿前,是一雌一雄两棵银仁并肩生长,雌树只开花不结果,雄树只结果不开花。而且,雄树主干上均匀地分出了10条支干,据说,这是因为,每新换一个朝代,它就长出一条新支干。这一点,倒是和一家之主的男人很相似,身处偏远山沟,却永远心怀天下。


那么,这样的奇异树,是天然并且偶然形成的,还是千百年来,基于寺庙间秘密相传的一种营销手法而有意为之的呢?

红螺寺大施主是石虎

佛图澄的学说,历史上并没有留存,但他的名声,却遍及大江南北。据说,他可以背诵佛经数十万言,门徒前后达万人。而且,他是异人异相,千古少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传说中,他的左胸处有一个小洞,平时用棉絮塞堵,想读经时,把棉絮拔掉,小洞就会发光,照得满室通明。每逢斋戒,他都要自己躲到红螺湖边,通过小洞把肠子掏出来,用水洗净,然后再放回腹中。

红螺寺建于东晋咸康四年,即公元338年,距今已1600余载。深山藏古寺,当年,这里一定交通不便,香客自然不会太多,而这样一座大寺,靠什么来解决日常供养呢?一旦较真追问,你就会发现,这座寺庙背后,自有其不同寻常之处,因为佛图澄最大的施主,是石虎。

认真学习过初中历史的人都会记得石虎,他是东晋时期的大人物,青史留名的冷血动物一枚。当时,长江以南是东晋,以北则是五胡十六国,大大小小的政权混乱更迭,令后人读史至此,往往眼花缭乱,头痛不已。石虎,就是后赵的皇帝,庙号太祖。

他本是后赵天王石勒的侄儿,年少从军时,就极为霸道,谁比他武艺好,他就会想尽办法杀掉谁。石勒死后,石虎谋害了石勒之子,自己继承大位,然后开始四处征战。每打下一座城池,不论男女老幼,他都要一概杀掉。而且,他还杀过自己郭氏与崔氏两任正室皇后,以及一位柳贵妃。更为残忍的是,他的长子石邃与次子石宣,也都是死于他手。虎毒尚不食子,这石虎,分明比禽兽更为凶残。

这样一个满手鲜血的家伙,居然会不吝大把的金银,全力支持佛图澄创建以慈悲为怀的佛寺,人性的复杂纠结与深不可测,于此可见一斑。可惜,历史并没有记载礼佛对石虎是否有过正面影响,我们只能这样想:如果没有佛图澄,他会杀人更多?

传说,佛图澄某日正与石虎在邢台行宫谈天,突然惊道:幽州失火!然后取酒向幽州方向喷洒。半天后,才松了一口气说:火灭了。石虎自然不信,马上派人快马去幽州查验。两日后,探子回报,说那一天,幽州四座城门同时起火,火势凶猛,烧红了半边天。忽然从南方飘来一大块黑云,然后下起了瓢泼大雨,将火浇灭了。据百姓讲,雨中还能闻到浓浓的酒味。

这个故事,名为“幽州灭火”,至今,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还能见到。

我教老外不守规矩

出红螺寺后门,面前是三岔口,左手通往观音路,中间直通观音寺,右手则指向五百罗汉堂。我毫不犹豫选择了罗汉堂,因为那一瞬间,我心里涌起了一股好奇:五百罗汉,会有五百种表情吗?

我的猜想没有落空,五百罗汉,真有五百种表情。稍感遗憾的是,罗汉的身形不够高大,因此没能强烈感受到那种横空出世的气势。一般说,罗汉就是佛前得道的弟子,也许,他们与秦始皇陵前的兵马俑略有相似吧。

在一眼望不到头的罗汉丛中,我发现了一位金发碧眼的老外,在勤勤恳恳地拍照。他相中了一个表情生动的罗汉,却三番五次举起相机也按不下快门,因为罗汉身披红色斗篷,在镜头里看上去显得不伦不类。我毫不客气,直接把斗篷摘了下来,卡嚓拍了一张。老外眼神一亮,对我微微一笑,也随着举起了相机。

我离开罗汉堂很远了,回头看那位老外,还在罗汉身旁逡巡,也不知道我是不是已经教会了他入乡随俗不守规矩。


从半山腰的观音寺到第二主峰天门,共有800级台阶。满山嫩绿摇曳,足以补偿我的气喘吁吁。登高望远,山风浩荡,此时,万物渺小,纷扰远遁,于是就相信了孔子的话:仁者乐山。


走出红螺寺山门,我又找到那位和善的大妈,在她的摊位前坐定,点了一份泡面。价格很公道,完全不像有些风景区那样无理,这让我略感意外。摊位后,一位独臂老人开始摸摸索索地烧水。我走过去与他聊天,但没忍心谈论他的手臂,那会是一个漫长的故事,饱含着生活的苦痛和艰辛。他告诉我说,这里的电费很贵,他自己做了一个小锅炉,用拣来的树枝烧水,成本就低多了。言语间,有着一份掩饰不住的自豪和欣慰。

图片说明
001:红螺寺山门挺拔气派
002:佛像庄严引无数人礼拜
003:千年雌雄同体古银杏树
004:五百罗汉前流连驻足
005:春深桃花探古寺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