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的年,别样风情醉人心

发稿时间 2012-01-26 11:24
谈到过年,近来许多中国内地人,特别是北方居民,都偏好飞往温暖的海南岛。但是,有不少在海南过年的外地人和海外游客表示,这里过于“冷清”。其实他们不知道,正因为这里与韩国一样,人人都回故乡过年,所以城市里才显得不够热闹。

海南人过年讲究的是个礼节,有条有理地完成一道道“工序”才称得上圆满。他们从腊月开始就已经做好了迎春接福的准备,包括置办年货和炮竹等。

与韩国不同的是,大年三十这一天,海口高速公路不会车满为患,反而是畅通无阻。相比之下,海南人不喜欢赶潮流,对于他们来说,悠闲过年才是硬道理。因此他们习惯提前或者是晚点回老家,避开春潮。

这一天上午,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和利是钱。前后门贴完春联后,赶着吉时将利是贴在家门横梁上,一般取单数五张。此外还要在横梁正中间,对准第三张利是钱挂上一串用红绳绑着的桔子,桔子要挂偶数,取谐音表示出门“大吉大利”。

将近中午12点左右为祭祖吉时。家家户户端着切好的鸡和其他祭品去氏族宗堂,上香烧钱,向祖宗行礼,最后,当然少不了要燃放巨型鞭炮。一系列拜祖活动后,马上进入最为期待的除夕团圆饭准备工作。

海南人习惯杀鸡烹鱼迎新春,此外还有两样必备法宝:一是芹菜,二是粉丝。芹与“勤”谐音,代表今日美味佳肴是一年辛劳所获,粉丝则代表长长久久。这里人过年不吃饺子,年夜饭后全家人围在一起看春晚,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守岁”,送走即将作别的一年。午夜12点,窗外会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除夕子时起,就进入正式的年了。在海南,从大年初一到十五,都算过年。

大年初一可算是海岛居民最为期盼的一天,大清早起来都会觉得幸福满满。摆好神台祭拜祖先,大门一开,鞭炮一点,邻里在热闹的爆竹声中相视一笑,双手一拱,“恭喜发财,延福延寿”,就是当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了。

大部分海南居民一般不习惯大年初一外出拜年,若亲戚朋友登门拜年,则会互相说些吉祥话,给还在念书的孩子派发红包,然后围坐喝茶、品尝年货,称为“赚茶”。老人们会喜欢在红包里面放两颗桔子或是刻意凑成吉利的“66”钱数,以表祝福,之后的一天就在麻将桌旁或是在聊天中度过,对他们来说,一年到头,图的就是能和家里人团圆。

正月初一忌讳颇多,不能吃药,米缸不能空着,不能扫地,不能走后门。特别是不能口出污言、动手打人等等。据说若有犯忌,将会一年倒霉到底。

海南人将初二称为“迎婿日“,出嫁的女儿带着丈夫携着孩子一块儿回娘家,可以说算是一种爱的回报吧。而从初六开始,海南人就开始“行袍”,就是把当地庙宇里的菩萨或神灵请下神案,由四名男人抬到村里的各家各户去放灯、驱邪。海南话中这里的“放灯”就是“送丁”的意思。“行袍”的时候,各家各户都准备一些糕点祭拜,此时老一辈会叫孩子们去钻“公祖(菩萨)”屁股,认为这样能给来年带来好运。

当地居民一般会选择在初三和同学、朋友聚会。当天大街小巷的茶楼和餐厅人满为患,难求一座。老一辈在当天常常口上会挂着“年过海”这样的说辞,表示最为喜庆的年首三天已经过去,第一次听起来会让人有种难舍的感觉,实际上这是在鼓励海南年轻一代尽早恢复状态,积极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上。

笔者已为职场人士,常年无缘于海南最为盛名的“元宵十五换花节(晚上青年男女游走大街小巷,通过换花表达爱意的传统文化)”。如此悠闲的海岛文化却锁不住一个人的心,是个人的逆反心理作用还是现实的残酷?不过当看到越来越多出门在外的游子变成名副其实的“海龟”后,心中还是会略感慰藉。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