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专辑>韩国企业在华二十年成就与未来展望

发稿时间 2012-01-06 14:59
中韩建交二十年来,韩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有成功,有失败,有高潮,有低谷,堪称一部企业发展史诗。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韩两国直到1992年8月24日才建立外交关系。在此之前,韩国企业来华投资只能是小规模和试验性的,一些投资项目往往通过在香港或其他地方的机构间接进行。

在中韩正式建交后,双方贸易往来迅速升温,特别是1995年以后,韩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国的数量瞬间增加。而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韩国对华投资呈现了递减趋势,到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韩国企业又掀起了到中国投资的热潮。

目前,至少有4.3万家韩国企业在中国从事经营活动,在华经商的韩国人近50万。早在2006年,中国即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韩国成为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

眼下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二十年前的中国。中国的消费开支尽管呈现两位数的增长,但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仅为35%左右。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消费比重高达50至70%来看,中国未来的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韩国企业在中国,经过了二十年的磨砺,正到了再次出发创造新业绩的大好时机。

一,大企业遭遇挑战

开拓中国市场,现代起亚汽车是急先锋。现代起亚公司二十年前就已经意识到,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因此,现代起亚把进军中国市场作为实现其成为世界5大汽车企业之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如今走在北京街头,放眼望去,遍地都是现代汽车。尽管现代车的出租车化给现代汽车向高端产品挺进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但是,抢得先机,毕竟为现代汽车在中国的爆发式增长创造了良机。

早在2001年,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就曾强调,对中国战略和三星集团的生存战略要结合在一起。他说,如何利用中国市场“将决定三星集团的未来”。三星集团一直在以信息通信、数字媒体和半导体为中心推进对中国战略。

LG集团在“共同合作,成果分享”的原则下,以电子和石化为“双驾马车”进军中国市场,目标是建立一个“彻底中国化的LG集团”,该公司在中国大陆聘请了3.15万名工人。

SK集团的口号是“建立一个中国的SK集团”。该集团将把主攻方向放在信息通信和生物工程方面,尤其在信息通信方面,SK与中国有关企业合作,进行联合推销和技术合作,分阶段地进入了中国市场,并取得了辉煌业绩。

但是,韩国大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中国本土企业发展迅猛,中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说,过去的中国本土企业在成本方面占据优势,对韩企业形成威胁,那么,如今的中国本土企业在技术和质量方面已经具备可怕的竞争力,韩企对此要加以防备。

以LCD电视为例,三星2008年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最大,而2009年以来,却不得不把第一的位置拱手让给中国本土企业。本土企业除了价格上的绝对优势,在产品技术方面已追赶了韩国。

同时,中国政府认为,在过去所推行的“以市场换技术”(通过开放市场,获取国外先进技术)战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因此,目前开始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中国在2008年的研发(R&D)投资总额为669亿美元,是韩国的两倍。

随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中国政府的基本战略,无言的传授技术压力更是成了所有外企包括韩企的一种“负担”。

正因为此,韩国众多大企业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投资和事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对此,正在纷纷采取相关对策。三星在中国打出的口号是“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三星认为,为了成功应对挑战,除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这一基本战略之外,还应该通过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努力贴近中国人民。

二,中小企业告别黄金期

二十年来,韩国中小企业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如辽宁、天津、山东、上海、广东等地,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纺织、电子零部件等领域。

从2002年至2005年,韩企在华投资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从2005年之后,韩国企业开始逐步减少其在华投资,这种趋势在2007年开始加剧。

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在税收以及对企业规模要求、企业社会责任、环境成本等方面,中国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中国的投资成本不断上升,与在中国的其他外资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二、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韩国中小企业是在夹缝中生存,需要有更大的提高。

因此,在韩企投资聚集地之一的山东沿海地区,甚至出现了韩企外逃事件。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相关报告指出,2000年至2007年,共有8344家韩国企业在青岛投资,其中2.5%的企业(206家)已经非法撤离。

中国加入WTO之后,全世界都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外资的引入,中国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为了扶植本国企业发展,中国将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统一为25%。这标志着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在中国的终结,内、外资企业从此将处于同一竞争平台。在华韩企,特别是中小企业,面对这样的转变显然准备不足,他们唯一的应对方式就是逃避,再次将自己的产业转投至其他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比如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同时,随着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工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得到进一步提升。据测算,按照新法,韩国企业工资费用负担同比增长30%以上,考虑20%的年薪增幅和社会保险费用,韩国企业工资负担将增加50%以上。

于是,对韩国中小企业来说,把中国作为投资天堂的日子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三,流通企业有人欢喜有人忧

2001年中国入世后,通过3年的保护期,迎来了流通市场的全面开放,韩国乐天玛特及易买得等流通企业由此得以进军中国。十年来,他们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经历了战略收缩的痛苦。

乐天玛特日前不惜以48.7亿港元的大手笔收购时代零售,使得中国企业感受了韩企零售巨头“争夺地盘”的“饥渴”程度。

乐天玛特韩国总部代表理事卢炳容表示,国际流通企业在中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收购时代零售后,乐天玛特将进入中国大型超市销售额排行榜的前14位,并确信最晚2012年能进入前10位。

据了解,目前乐天玛特属高速扩张阶段,并计划将销售网络覆盖到地县级和卫星城市。卢炳荣表示,如果其海外销售额超过韩国本土,就会把总部搬迁至中国,并计划成立中国业务法人公司。

但韩国另一零售商易买得近期却有近1/4的门店悄然脱手。新华都与韩国株式会社易买得签订《股权转让框架协议》,以1.25亿元收购宁波易买得商业有限公司、常州新世界易买得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泰州新世界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杭州易买得商业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上述公司拥有易买得在宁波、常州、杭州、泰州开设的6家大卖场。

出手门店高达近1/4的比例,不仅暴露了易买得在华业绩普遍不佳的现状,也把易买得在华开店迟缓的痼疾公之于世。

易买得于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却在时隔6年之后才开出了其在华第二家门店。迄今为止14年的时间里,总共开出27家门店,平均每半年开一家店。

从2007年的-59亿韩元,到2008年的-194亿韩元,到2009年的-551亿韩元,再到2010年的-910亿韩元,易买得中国的亏损数字逐年剧增。

“易买得总是把钱花在形象上,比如POS机全部是彩屏的,地板、吊顶都来自韩国的LG,卖场货架、装修的报价也高得惊人。易买得开店的成本是2亿元人民币,而大润发开一家店的成本只要5000万元人民币。”一位易买得内部员工的人士曾表示,易买得固执地维护着其来自韩国的高端形象,强调它是“百货式大卖场”,这种水土不服,最终使它在中国无法取得成功。

同时,易买得23家中国区门店中约有11家集中在一线城市。而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的选址已越来越难,竞争极为激烈。反之,这几年快速扩张的大润发、沃尔玛等都转向低成本高潜力的二、三线城市,这一点,也是易买得必须吸引的教训之一。

四,中西部大开发为韩企创造新机遇

经过近三十年发展,中国东西部逐渐显现差距,对此,中国政府十分警惕,应时启动了中西部开发的国家战略。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建议,由于中国员工工资不断上涨,进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企业竞争力可能会逐步减弱。因此,可以考虑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成本较低的中国西部地区。

实际上,韩国众多企业早已把目光集中到中国中西部地区,兵分多路,齐头并进,力图抢占先机。

日前,韩国SK集团实业株式会社、四川长虹技佳精工有限公司与新都区签订三方协议,将投资3000万美元的金属机械加工项目落户新都工业园。这是SK在西部投资的首个制造类项目。

而四川成都已经成为韩企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二十年来,韩国在成都投资的企业只有60多家,预计这个数字在未来两年内将会增加到100家甚至200家。

乐扣乐扣中国总裁安秉国也曾表示,将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并会在西部地区新设立一家工厂。

韩华集团中国总部已经计划将广西、山西、内蒙古作为首要考虑的投资区域。

五,未来展望与中韩FTA

在宏观上,中国依然是韩国企业投资的大市场。在微观上,韩国企业要直面很多具体的问题,如中国土地价格上涨问题,工资成本快速增加问题,以及民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越来越强烈的问题等。

韩国企划财政部发布的《对外经济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将成为今后全球经济的发展动力。韩国企业应关注近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等变化,采取相应对策。

报告称,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借助拉动内需政策继续扩大。预计2020年中国消费将达到全球总消费的21%。在中国从最大“世界工厂”转换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过程中,韩国企业应积极应对新一轮市场和消费主导层的变化。为此,韩企应加快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积极进行基础调查和深层研究,借此当作韩国结构调整的动力,以进一步推动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进程。

据悉,中国与韩国有望于明年启动中韩FTA谈判。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主要出口市场,尤其在钢铁及电子产品部分。2012年,两国贸易额将达到2千亿美元。因此,可以说,无论FTA谈判会有多少困难,无论谈判会拖上多长时间,只要开始,就是对中韩建交二十周年的最好祝福。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