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社会的润滑剂

发稿时间 2008-09-29 13:08
如果身边有人摔倒

  我们经常在美国电影中看到,一个人守在路边伸出手请求搭车,很快就会有陌生人把车停下来,允许他。我不知道在美国的实际生活中情形如何。但在中国,如果谁这样拍电影,会被人骂死,因为在中国的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而如果拍成了电影,太不可信了。
  我不知道韩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前几天,女儿给我讲,如果在路上碰到一个正在骑自行车的小孩子摔倒了,你不要过去扶。我问,为什么?女儿说:如果你正在扶的时候,孩子的妈妈来了,可能会赖你,说是你把她的孩子撞倒的。我很吃惊:她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我不动声色问她:你怎么知道这个呢?她说:是老师教我们的。
  在中国,这样的事情往往不是老师来讲的,老师不敢讲这个,一般是由家长来讲,而且家长会有非常鲜活而生动的实例。中国的报纸曾经披露过这样的事情:一个人出了车祸,被一位出租车司机好心送到医院,可是,到了医院之后,出车祸的人不仅对出租车司机一点不表示感谢,反而揪住出租车司机不放,说他就是肇事者,要求他支付医院费用并且赔偿身体以及精神损害。
   
 
 

  在我们长春,我的一个朋友在一家报社工作,她曾经接待一位妇女,这位妇女向我的朋友哭诉受到了婆婆和丈夫的虐待,并且展示了自己身上的伤痕。我的朋友据此在报纸上写了一篇报道,为这位妇女讨公道,呼吁得到法律支持。可是,几天之后,这位妇女的丈夫和婆婆却把我的朋友送上了法庭,说我的朋友写的新闻是假的,是造谣,是诽谤。这时候,我的朋友去找那位妇女,可这位妇女却不承认自己曾受到过丈夫和婆婆的虐待。说起来,也怪我的朋友经验不足,采访的时候没有录音,也没有让那位妇女在记录稿上签字,结果在法庭上,那位妇女坚决否认自己曾经向我的朋友提供过消息,于是我的朋友败诉,不得不赔偿。
  这种事例不会很多,但只要有一件,就会严重毒化社会风气,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不信任,尤其是对陌生人,更是充满了戒心与警惕。现在,我的那个报社朋友再也不敢写这类的新闻了。
  我想,作为外国人,到这样一个社会去投资,风险当然要大一些。因此,要想投资成功,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朋友圈子,否则,完全以陌生人的身份到中国去发展,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
  这种熟人文化,也是建立在家庭观念基础之上的,是家庭观念在人际关系上的自动演化的结果。中国人在与人交往时,对于外人采取一种排斥不信任不合作的方式,而圈子里的自己人,则充分信任,甚至不惜违法而互相帮助。美国学者韦伯认为,中国人的信任方式是一种特殊主义信任,是建立在私人关系和家族关系之上的,因而是一种低信任度的社会。
  记者 皮浪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