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国有经济成为中国一等功臣

发稿时间 2008-09-18 17:03
民营经济占国家经济总量的63%
        中国非国有经济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一等功臣。
  随着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非国有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为国家经济的核心,从而成为了引领中国经济腾飞的主力军。
  由此,将中国经济成长的神话视为民营企业的成长史也不为过。
  据中国媒体17日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旗下的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市场化改革与中国企业家成长”长篇报告,记述了中国企业家队伍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孕育、成长并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其中对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前景也作了解读。
  其一,非国有经济的比重不断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上升。在改革之初的1978年,包括集体企业在内,国有经济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超过95%。而到2007年,以工业为例,1至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2,951亿元人民币,其中非国有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3,000多亿元,占近58%。据2007年的统计显示,中国民营经济在总量上占国家经济的63%,从而在中国展开改革开放30年后成为了国家经济的栋梁。
  目前,个体民营企业的登记资本按去年基准已超过10万亿元。
  2006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韩元的民营企业共达58个,而纳税额超过5亿元的企业也达38家。中国政府预测,到2010年非国有经济的税收将占整体经济的50%。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5年来的调查数据表明,非国有企业在随机抽取的总样本中的比重从1993年的四分之一增加到2007年的88.6%,显示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其二,企业家的职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调查显示,选择“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经营者比重从1995年的42.5%提高到2007年的超过一半,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任现职前都从事过企业管理工作,而选择“农民”的比重也从1.1%提高到9.4%,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不无关系。
  此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始,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上升,企业家地位也相应不断提高。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2、2007年对企业家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政治地位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对自己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表示“满意”的比重不断提高,分别从2002年的30.9%、35.5%和35.1%,上升到2007年的48.7%、44.8%和37.9%。而非国有企业经营者对自身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满意程度相对更高。
  同时,非国有企业在雇佣方面也在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员工超过1万名的民营企业也达到100多家。最近,随着企业公开等经营环境的变化,过去以经营者为中心的民营体制在迅速向股份制公共化转换。
  2006年,民营企业500强中上市公司在中国国内有124家,海外有32家,共156家。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通过理事会和董事会决定重大的事项。
  在30年前,只要提及民营经济就会被怀疑是反马克思或反体制的资本家的社会环境,到今天已经有了完全的改变。民营企业的经营文化与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精神也在向发达国家的水平看齐。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