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中文学交流之意义

发稿时间 2008-03-20 14:31

      本报将每周三连载翻译家金泰成先生的专栏。金先生以“韩中文学交流现场”为题,如实地向广大读者介绍韩中两国作家以及文学界的交流情况,以让韩中两国读者互相进一步理解,进一步增进友谊。进而,将亚洲文学更上一层楼。

        去年10月和12月,韩国首尔和北京、韩国全州与上海以“从汉江到长江,从长江到汉江”为题,举行了第一届韩中文学人大会。包括莫言与舒婷在内的20余名中国作家赴韩国首尔,韩国方面由高银和黄晰映等代表韩国文学的作家也访问了中国。
    而且,去年11月在韩国全州市举行过“亚洲、非洲文学论坛”, 来自亚洲和非洲的作家共聚一堂, 开怀畅谈文学成就与其发展的美好蓝图。
   今年9月韩中日三国作家们还将在首尔举办“东亚文学论坛”。近来,在文学界,掀起的人员交流热风,也许都起因于具有不同历史背景的亚洲文学家希望互相激发各自的价值,并吸收自身尚未拥有的文学灵感,而不断地寻找交流渠道和方式的结果。亚洲文学一直被诺贝尔奖与西方主导的出版文化所忽略而一直无法被发掘其真正价值。
    但是,亚洲文学作家们正携手拓展亚洲文学新境界,展开各种活动,并使之萌发亚洲文学的新枝,最终让亚洲文学灿烂的复兴起来。
    韩中文学交流不止于人员交流, 过去介绍给韩国的中国当代作品极少,只断断续续翻译几部,但目前许多作家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正式介绍给全亚洲,让它成为新的潮流。

    对韩国读者来说,莫言、余华、刘震云以及铁凝等中国作家并不陌生。同样,在中国书店里很容易找到黄晰映、申京淑等韩国作家的作品。
   文学交流多么重要,其意义多么深重,不必要再强调。但,我们不可忽视的一环节是,让我们思考作为韩国人为何要读中国的文学作品。其理由究竟何在呢?
    韩中两国建交以来,在所有领域上,双方的交流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今后两国关系将进一步发展。
    但是,值得我们反省的是,两国交流一直注重量变式的发展,重外轻内。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韩中两国人民却不太懂得对方的文化,诸如传统、人性、生活及价值观等。笔者认为,这些文化比物质更接近人生本质、比外表还透彻的反映人世。
   正因为如此, 韩国人应阅读中国当代文学,以真正理解中国与中国人。
   互相认识、相互理解的渠道也许不止是一个,但其中文学作品最能细腻活泼、绘声绘色地传达中国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其感染力特强。

    换言之,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
    只有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得到的共识和理解成为一股力量,韩中两国的交流与沟通才能完善,才能圆满,才能美丽。互不认识,互不理解,这简直是令人惋惜的事情。但,无法成为力量的“共识和理解”也许只会令人感到空虚。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